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貞觀之治是哪個皇帝開創的
貞觀之治是哪個皇帝開創的?所謂的貞觀之治,其實就是指唐朝出現的太平盛世,因為唐太宗任用賢能,虛心納諫,還採取一系列的農耕措施,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因此,貞觀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開創的。
唐太宗畫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代仁君,他的一些主要政績也是被後世所傳誦。因為李世民登基之前,親眼目睹隋朝的滅亡,所以李世民常常以此來警醒自己的一些做法。李世民對待百姓就採取了一些寬待政策,比如休養生息,比如減輕賦稅甚至減免賦稅等,以此獲得了百姓的大力擁戴。唐太宗不考慮有才能人的身份地位等一些外在條件,他更看重這個人的內在品質,對待魏徵,李世民對其是十分敬重的,魏徵對李世民前後直諫兩百多件,唐太宗從來不會怪罪,只是對魏徵的建議進行採納,等到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傷心的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一面可以知道得失的鏡子。
當然,除了以上的一些政策措施,唐太宗還特別關注農業生產,施行均田制,使得百姓有糧食吃,安居樂業。完善科舉制度後,唐朝出現了人才濟濟的景象。對外,唐太宗還平定突厥、征討高麗等地,使得大唐的名聲遠播四方。終於,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盛世出現,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眾所周知的那些繁榮景象,很少有人想過貞觀之治為什麼會出現,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這些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唐太宗畫像
唐太宗廣招賢士,對人才的出處和身份高低都不在乎,但凡有治國安邦之才,都會委以重用。還有一點唐太宗做得比較好,就是居安思危,常常鼓勵臣子敢於直諫,自己也可以做到虛心納諫。除了這些國內政治措施做到位,還有一點絕對不會少,就是外交關係。唐太宗重視加強國防,不僅平息邊患,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致力於改善民族關係,還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來往交流,和平相處,促進唐朝和少數民族可以達成共同進步與繁榮。唐太宗接受松贊干布和親的要求,把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不僅增進了兩族之間的友誼,還使得兩族的文化得以互相影響和經濟發展。
從歷史的角度可以看出,隋唐更替,這些年的戰爭都使得人口減少,因此人少地多就促使貞觀之治的產生,而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使得勞民傷財,進一步導致隋朝的滅亡,但這些也促使貞觀之治出現。以上這些都是促使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貞觀之治的影響
貞觀之治的影響其實有很多,在制度、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如果想要表現的更為清晰明瞭,可以將貞觀之治的影響分為兩方面,一種是對當世的影響,另一種則是對後世的影響。
唐太宗劇照
對當世的影響主要有這些:唐太宗貞觀年間,李世民施行的各項善政,使得官吏廉能,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經濟也發展迅速,奠定了唐朝274年的基業;對人才的任用,不問出處,完善科舉制度,提高了平民高仕的機會,清除了舊社會的觀念,緩和了社會矛盾;不僅如此,唐太宗復興文教、獎勵學術,接收各國的移民和留學生,促使了大唐文化的傳播;除此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將大唐打造成為文化最為強盛的國家,造成四方臣服,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進一步促使大唐聲威遠播;在文化強盛的基礎上,李世民還平定突厥,遠征高麗等,將唐朝的版圖進一步擴大,這對大唐的國際地位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再說對後世的影響,除了以上這些影響,唐太宗時期施行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科舉制等,對後世的影響也極為深遠;而李世民自身選賢舉能、克己納諫也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對後世君主的作風和對自身的要求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率作用;還有一點必須要提,現代的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也是因為唐太宗對少數民族採取的政治態度決定,李世民對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實現民族大團結,在外交方面也接受各國人士前來移民、做官、做生意以及留學等。
因此,貞觀之治的影響是深遠的,也是喜聞樂見的。
貞觀之治是騙局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是騙局,在一本叫做《唐朝絕對很邪乎》的書中有提到貞觀之治是一場騙局。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唐太宗劇照
貞觀之治在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皇帝仁德百官恪盡職守敢於直諫,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來自於一個叫李世民的手中,因此,唐太宗李世民也成為了中國皇帝排行榜的首位,但有人說這樣的貞觀之治是一場騙局。
首先,沒有所謂的貞觀之治,就算有那也只是李世民自我宣傳,而百姓自己也希望有一個偉大的明君,自己可以安居樂業,這樣的想法也符合人的慵懶天性。其次,就算有貞觀之治,那應該也和李世民無關。任何一個美好的時代都是由民眾自己創造出來的,只要皇帝施行仁政,不強迫百姓去做繁重的徭役,放手讓百姓自己建立家園,都可以創造出一個“之治”。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來,只要皇帝陷入政治鬥爭,無暇顧及百姓的時候,都會迎來一個“之治”的時代,也就是說,貞觀之治的出現,其實和李世民的關係並沒有太大。唐太宗之後,唐高宗李志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人口增加了多少,回答到一如既往的十五萬戶,也就是說貞觀年間人口總數也就是三百六十萬戶,而隋朝年間是八百七十萬戶,隋唐戰爭過後人口數量大大減少,糧食按理來說是不夠的,但偏偏夠了。從另一方面說,隋朝給大唐留下了一百年的糧食,就是說,貞觀之治是在用隋朝的糧食養出來的。
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在中國封建王朝裡都是有名的清明盛世。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國庫的經濟實力與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
唐太宗劇照
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有很多的相同點。第一,這兩個盛世的出現的前提保障是國家的統一;第二,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產生的背景是由於王朝處於建立初期,漢朝和唐朝建立的原因是由於前任統治者的殘暴,農民不滿統治者的管理而舉兵造反,並且最後造反成功了。這使得統治者認識到了農民力量的偉大,然後吸收前朝滅亡的教訓,因此兩朝的統治者都很善待農民。第三,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者的利益。第四,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都是我國封建社會難得出現的盛世現象,為之後漢朝和唐朝的繁榮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的共同點很多,並且都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但它們還是有本質的區別,首先它們出現的具體朝代就不同,文景之治出現於西漢初期,而貞觀之治出現在唐朝前期。其次,兩者統治政策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文景之治側重於“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貞觀之治側重於朝堂政治方面,所以這兩個清明盛世出現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最後,文景之治處於封建社會的初步發展時期,而貞觀之治則是處於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