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熱”歸來?呵護好每一顆想成為白衣天使的心
隨著多地高考分數公佈,志願填報中的熱門專業也隨之出爐。近日有網站統計指出,臨床醫學重新迴歸高考熱門專業前五位,許多專家直言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白衣天使神聖、高尚,社會認可度很高。但曾幾何時,選擇學醫卻需要極大的勇氣。一方面,醫生收入並不算拔尖,還存在著工作強度大、醫患糾紛多等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學醫是一場“長跑”,臨床醫學本科學制5年以上,要進入三級醫院基本是博士學歷起步,這意味著高考之後仍需要漫長苦讀。可以說,從“價效比”角度考量,學醫一度並不那麼“合算”,很多家庭和學生因此望而卻步,導致不少大學的醫學院分數線一降再降。
然而,“價效比”並不是大學生選擇專業的唯一參照,理想主義的光輝仍然會在風華正茂時閃耀。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後,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的背影和醫者仁心的大愛,以及鍾南山、張伯禮等“俠之大者”備受國家禮遇的場景,讓萬千學子心中有了新的偶像。與此同時,在疫情影響下,全社會對於醫療健康的關注度全面躍升,投入保障也大幅增加。有的醫學院推出本博連讀計劃,大幅縮短學位獲得時間;有的民營公司開出高額薪酬,拓寬醫學生就業渠道。國家多部門也對醫鬧惡性事件重拳出擊,醫院安檢、醫鬧入刑等措施不斷織密醫生執業環境的安全網。可以說,影響考生選擇醫學專業的負面因素在逐漸消除,正面因素迅速累積,臨床醫學回歸高考熱門專業在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成為白衣天使的理想固然令人欣喜,但要讓“學醫熱”走向長久,還是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職業興趣方面有更多作為。人命關天,醫生不僅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履行職責使命,更要具備奉獻和擔當精神,這些都意味著相應壓力。對此,學校可以職業規劃上做出更多努力,全社會也要自覺營造和諧的醫患關係。透過各方努力,引導社會深化對醫生這一職業的認識和興趣,讓學醫成為長期的熱門職業,不僅對個人發展大有裨益,還會將反哺社會,讓更多的人來守護民眾的健康。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呵護好每一顆想成為白衣天使的心,以責任敬奉醫學,以理想砥勵學術,“健康中國”的根基將愈發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