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嚴嵩書法被稱讚 嚴嵩壞名聲是怎麼來的

由 圖門耘 釋出於 經典

至公堂是中國古時候科舉考試的大殿,就是考場。而與嚴嵩有關的至公堂位於現在的北京,是清朝時期京城順天府鄉試的貢院,因為此處大殿的匾額上“至公堂”三個字據說就是嚴嵩本人所寫。

至公堂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發明於隋唐,到明清才趨於完善。科舉考試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鄉試是第二級考試,明清時期每三年在各地省城舉行一次,考中就是舉人,而在舉人中位列第一的就是解元,而舉人在原則上就已經獲得了選官的資格。

順天府鄉試,因為位於京城更接近朝廷,其他各地的鄉試相比,雖然名義上是平等,其實更高階一些,所以被稱為“北闈”(“闈”是科舉試院的意思),是天下鄉試第一。而作為鄉試貢院的門面,匾額上的“至公堂”三個字竟然是上一朝著名的奸臣所寫,自然有失朝廷體面,甚至是大逆不道。

所以當清朝乾隆帝知道此事後就極為不舒服,想要把它換下來。於是,他命令滿朝文官推舉書法好的人來寫“至公堂”這三個字。而乾隆本人也是以博學文采著稱,所以喜歡舞文弄墨他自己也書寫了好幾遍。可是,最後乾隆發現,不管是自己御筆寫的還是百官寫的,都還不如嚴嵩已經寫好的三個字。無奈之下,乾隆只好作罷,仍由嚴嵩書寫的“至公堂”匾額掛在那裡。由此可見,嚴嵩雖是一代奸臣,但書法造詣的確不凡。

嚴嵩從小勤奮好學,為官後也一直筆耕不輟,所以他也練就了一手好書法。嚴嵩的書法不僅在當時明朝堪稱一絕,即使是放在中國整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書法大家。與他相似的,歷史上還有蔡京、秦檜這兩位,這表明傳統“字如其人”的說法並不一定。

嚴嵩書法

嚴嵩官居高位又有一手好書法,自然各地都有不少他的墨寶。但是因為後世對他的定性是奸臣,擁有他墨寶的主人可能害怕走漏風聲從而大難臨頭,所以嚴嵩的書法作品大多已經失蹤,流傳至今的不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榜書、碑文、印文、卷軸四個大類。

榜文就是指宮殿大門的匾額上的書法作品,這一類數量不多但應該是嚴嵩書法作品中最為出名的。其中以在北京的最多,比如“至公堂”、“孔綏皇祚”、“太極先林”、“六必居”等。此外,各地也有不少,比如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山東孔廟的“聖府”。碑文據說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杭州西湖岳飛墓旁的“滿江紅”一詞。印文就是嚴嵩自己的印章。卷軸,據說是嚴嵩生前最多的書法作品,但因為容易毀壞保留下來的反而最少,主要是他的“千字文”。

除了自己喜歡書法,嚴嵩也很喜歡名家的墨寶。據說他的家中書畫作品無數,最後抄家時搜出了許多珍貴的名人字畫。此外,史書記載了他為了搶奪《清明上河圖》而殺害原主人的故事。

嚴嵩是哪裡人

嚴嵩是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介橋村人,所以他的號裡有一個就是“分宜”。因為是嚴嵩的故里,那裡也一直在以嚴嵩作為自己發展旅遊業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許多嚴嵩的遺蹟和文物。據說現在,村裡還有許多與嚴嵩同族的嚴姓後裔。

嚴嵩故里

嚴嵩一生在世87年,其中25歲高中舉人前一直居住於家鄉,而之後不久他因為患上大病而退官回到原籍整整十年,以及最後他倒臺後死前也是被送回家鄉。因此,嚴嵩一生有接近40年的時間是生活在家鄉的,因此,他給家鄉留下了許多文物和遺蹟。

據說在巖松的家鄉,和他有關的歷史遺存,有數百件之多。比如他的故里有幾十棟明清時期的古祠,有嚴嵩的真假墓地,有嚴嵩的家廟等,同時也流傳了不少有關的傳說。比如,介橋村原來叫介溪村,因為當地有一泉水自西向東流淌,形成了一個池塘,被稱為介塘。嚴嵩的父親在當地捐資修建了一座石橋,嚴嵩後來把它稱為介橋,於是該村就改名為介橋村。

擅長詩詞的嚴嵩,據說一生寫了1300多首詩詞作品,其中描寫讚頌江西省名山名勝的詩詞就有200多篇。比起他的詩詞,嚴嵩更為留名青史的是他的書法。就跟詩人喜歡在旅遊時寫首詩來抒發感慨一樣,擅長書法的文人大多也喜歡在名勝古蹟留下自己的墨寶,此外也有許多人願意來求他的墨寶。所以在嚴嵩的家鄉,他的書法作品有不少。

現在發現的嚴嵩的文物不多,兩方私印,一張卷軸,一件御賜的皇袍,兩件象牙朝笏等。


嚴嵩是奸臣嗎

判斷一個人是忠臣還是奸臣,一般從他的功績和品德兩方面進行分析,兩者相加,功大於過,善大於惡,那就是忠臣,反之則為奸臣。而從嚴嵩的生平來看,他在這兩方面都稱不上好,所以是一個奸臣。

影視劇裡的嚴嵩

嚴嵩一生為官大約40年,其中二十多年官居高位,甚至身為內閣首輔等同丞相,專權一時。加上明世宗嘉靖皇帝對他十分信任,嚴嵩原本是可以大展宏圖,做出一番事業來改變當時朝政的混亂、官場的腐敗等問題。但是就已知的史料來看,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功績,既沒有勸阻皇帝專心朝政,反而鼓勵縱容他沉迷道教。嚴嵩一生做出了不少危害社稷的事情,比如,嚴嵩陷害了不少忠良,比如提拔他的夏言、彈劾他的楊繼盛等人;比如,賣官鬻爵,瘋狂斂財;比如,縱容兒子和手下為非作歹等。

就嚴嵩的個人道德而言,後世存在一定的爭議,畢竟人性複雜。從之前舉例的惡行來看,嚴嵩的品德應該用敗壞來形容。但是,嚴嵩也有不少亮點:比如勤奮好學,一生筆耕不輟;比如,一生只有一個妻子沒有小妾並一直忠誠於她;比如,熱心鄉里,為家鄉修建了不少橋和路。

不論嚴嵩的個人道德是否惡劣,至少稱不上美好,而他又毫無功績反而惡貫滿盈,無論如何都只能稱之為一個奸臣。與他相反,張居正,雖然專權貪汙個人品德不佳,但改革政治功在社稷,所以總的來說是一忠臣。

嚴嵩被《明史》列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後世流傳的故事、改編的戲劇和電影裡,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實,嚴嵩有不少評價是錯誤的,而且也有許多優點。那麼嚴嵩如此惡劣遺臭萬年的名聲是怎麼得來的呢?

戲劇裡的嚴嵩

首先,來自他權力鬥爭的對手。嚴嵩專權二十年,剷除了不少異己,也樹立了許多政敵,比如徐階。徐階不僅是嚴嵩倒臺的幕後推手,據說也是讓他兒子嚴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斬首的策劃者。而他想要鬥倒嚴嵩,謀取更大的權力,就必須潑髒水。所以他們對嚴嵩的指責和批評,往往是有誇張和誣陷的地方。

其次,來自文人的指責和辱罵。文人需要贏得名聲謀取官位,除了自己寫出一首好詩、好文章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就是批評惡人來樹立自己正義的形象,而嚴嵩是一個不錯的物件。兒子啊眾多罵嚴嵩的文人裡,罵得最兇的是王世貞,他為嚴嵩寫的傳記裡對他極盡指責,此外據說以嚴嵩兒子嚴世蕃為原型的小說《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後,來自清朝朝廷的貶低。清朝剛建立,漢族對滿族統治的反感還很深。清廷為了使漢族文人士大夫服從統治,一方面大興文字獄,另一方面就是尋求與他們的相似處。為了減輕牴觸,清廷就拿明朝來說事,把嚴嵩定性為奸臣加以貶責。

最後,來自百姓的不知情。嚴嵩的故事和小說在民間各種流傳,然後又被改編成戲文搬上舞臺,不明2真相的百姓聽著故事看著戲劇,裡面嚴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

天下第一關 嚴嵩

山海關因為防禦能力強大,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箭樓為主體,而箭樓的城樓上有一塊巨大的匾額,上面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因為沒有任何落款所以書寫者無從可考,據說是嚴嵩所寫。

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匾額,長5.19米,高1.5米,從大小來看絕對說得上巨型。而上面五個正楷大字,被人評價為“筆力凝重、骨氣遒健、氣勢豪壯”,所以一看就知道是出自書法名家之手,但因為沒有落款而無從考證作者,一般比較有可信度的是兩種說法。

一說是嚴嵩所題。嚴嵩書法造詣極高,又位居內閣首輔等同丞相,由他來題寫山海關的門匾,從身份和地位上來說,是十分合理的。但,據說嚴嵩所寫的匾額在近代日本人攻破山海關時掠去並公開展覽,當時拍攝的照片上的字與如今掛在城樓的匾額上的字有一些書法上的不同,由此推論,匾額很有可能有涼快,而現在這塊匾額非嚴嵩所寫。

二說是明朝進士蕭顯所題。書中對此事的記載並不確定,而是以“相傳”開頭。但是在當地流傳的民間傳說裡,蕭顯題字的故事卻十分具體生動。據說,題完字門匾掛上城樓後,發現五個大字中的“下”字少了一點,蕭顯於是隨手把一塊布揉成團,沾了墨水往上一拋,畫上最後一點。

不管是嚴嵩還是蕭顯所寫,題字的人的書法造詣都值得肯定,而匾額也早已因為山海關和字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