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三次被貶
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其實除了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有另一種身份,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蘇軾像
第一次是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因為蘇軾自從進入朝廷之後就一直反對由王安石領頭的‘新法’一派,再加上當時的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詩詞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是很大的,這也就間接阻撓了‘新法’的推廣,引起了變法派對他的強烈的不滿,他的政治對手將他所有詩詞收集起來,成為在朝堂上攻擊他的理由和藉口,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之後被貶。
第二次是被貶惠州,但是這一次蘇軾可以說是很無辜的,守舊派的領導人物當時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後,變法派抓住機會一度成為朝廷上的主導力量,守舊派因此被變法派大肆打壓,蘇軾也因為一貫所站的立場,再加上當時的他是元祐黨人的領袖,被變法派全面打壓,也再次被貶。
第三次被貶儋州,這次被貶的原因比上次更簡單,新派雖然已經在朝堂上佔了上風,但是為了將舊派徹底壓的再無出頭之日,新派對舊派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規模的打擊,所有的舊派人員被貶了一遍之後,為了以防萬一又再一次被貶遠,蘇軾也在其中。
李白蘇軾
蘇軾,北宋時期四川眉山人,是一個在文學各領域都取得極高成就的全才。蘇軾先後在朝廷為官,仍而生性耿直,因為自己的政見與當局者不合,因而一再受到貶官。而李白雖與蘇軾處於不同時代,在仕途上卻極為相近,都是數次遭到貶官。
蘇軾畫像
蘇軾的文風推崇自認之法,認為不應該受到傳統規定的束縛,文字平實又豪放。散文名作有赤壁賦,石鐘山記,現代保留有他的兩千多首詩歌,書法上自創風格和其他名家一起並稱四宋,繪畫上奇風異骨,別具一格。
而李白則主攻詩歌領域,被稱為詩仙。或許是仕途上的不甚如意,造就了李白蘇軾都十分的狂狷不羈,縱橫肆意,倜儻風流。尤其李白,喜歡豪飲大醉,常常便是一飲三百杯。到了後期,大概是厭倦了官場的起起伏伏,性格變得更加隨意自然。杜工部有詩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見李白之隨意灑脫。
和李白稍有不同,蘇軾的狂放中多了一點內斂,一點思考和一點人文關懷。他的一生還是比較在意仕途的,雖然幾經波折,但是心裡還是想著為官之道。如果說李白是一位志同道合,可以一起酩酊大醉的摯友,那麼蘇軾就是一個諄諄教導,溫文爾雅的忘年交。
在讀蘇軾的詩詞時,能在豪氣干雲之時沉澱下來。讀李白的詩歌時,能在頹廢消沉時豪情萬丈。李白蘇軾都是我國文學史上耀眼的明珠。
蘇軾行書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是宋代的大文豪,其詩詞歌賦以及散文成就都是非常高的,同時蘇軾還是一位在書畫領域頗具造詣的大家,擅長行書與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後世很多人都曾經學習蘇軾的書法,蘇軾的書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閱歷的增加可以說越來越成熟,展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
蘇軾行書
蘇軾的書法受到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的影響比較大,但是卻又不拘泥於任何一家,自己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與韻味,蘇軾自己說“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曾經評價蘇軾的字“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軾的字已經達到了自己獨特的意蘊。蘇軾一生坎坷,胸襟氣度非凡,見識過人,其書法更加的豐腴跌宕,天真浩瀚,特別是行書更是氣勢恢宏,超凡脫俗。所以當時有很多人向蘇軾學習書法,其中包括友人王定國、趙令畤等。
蘇軾的行書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很多人都喜歡蘇軾的行書,對其行書大加讚賞,並且進行學習,其中不乏有許多的歷史名人,包括李綱、韓世忠、陸游,吳寬,清代的張之洞等,由此可見蘇軾行書的出類拔萃。
現代人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歡蘇軾的行書,所以2008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蘇軾行書》一書,其中收錄了蘇軾留存下來的行書作品,據說銷量非常不錯。
陌上花蘇軾
《陌上花》是蘇軾寫的一組著名的詩詞,一共有三首,三首詩敘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蘇東坡是著名的豪放派大家,一生寫下很多令人激昂的詩句,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三首陌上花詩,雖然不算出名,不過是隨手寫下的感慨,但是心思細膩,感情至深,讓人感動不已。
陌上花
《陌上花》本是吳歌,是吳地百姓民間傳誦的歌謠,經過蘇軾的改編,成為格律嚴謹,朗朗上口的詩句。這背後其實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據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王錢鏐與他的愛妃感情很好,他本來是個出身市井的莽夫,沒有什麼文采,也不認識幾個字,他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憑藉謀略才坐上皇位的,他就是個武將,不懂什麼兒女情長。那時候他的寵妃每年一到春天就要回孃家省親,離開他一段時間,有一年愛妃又回去了,錢鏐百無聊賴,在皇宮的後花園中看到陌上花開的正好,於是越發思念遠方的愛妃,這個性情粗獷的皇帝竟也提筆給自己的寵妃寫了一封相思綿綿的書信,其中有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成為傳世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能得到有情人的共鳴。
這句話本來沒什麼特別的,只是一句日常的家常話,但因為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愛情最高的境界,就是能捱過平淡的流年,這緩緩的等待,不就是愛人之間深深的戀情的寫照嗎。
蘇軾弟弟
世人只道蘇軾的偉大和坎坷,卻很少提到蘇軾的弟弟,可能是蘇軾的光環太過於明顯,可能是蘇軾的成就太過於卓越,抑或者是蘇軾的人生經歷太過於坎坷,這些將人們的眼光積聚在他的身上,無暇顧及到其他人的成就,比如說是他的胞弟,今天撇開蘇軾,來看看他這個弟弟蘇轍。
蘇轍
蘇轍,乃蘇東坡一母同胞的胞弟,其父是蘇洵。蘇轍比起蘇東坡的出生晚上了兩年,自小他們兄弟倆便是好夥伴,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他們的父親在他們初成時開始刻苦發憤,這種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他們兄弟倆,加上母親的大力支援,蘇氏一門三個大男人當時的目標幾乎是一致的,希望能夠透過科舉被朝廷錄用,將自己的一番熱情盡付於朝廷。
那年,蘇氏一門三傑,同時上京趕考,放榜時均榜上有名,在那時可真是一代佳話,無上的榮譽啊。通過了科舉,蘇轍被朝廷錄用了,成為了一名朝廷命官,從此便開始了他的人生仕途之路,蘇轍在文學上的造詣是無法與其兄蘇軾比擬的,但作為一名政客,蘇轍的作為也算是可圈可點的,他初入仕途時同其兄一樣反對王安石的新法,當時新派勢力在朝廷得勢,所以蘇轍的一生也曾被貶,後又因其兄蘇軾身陷囹圄,蘇轍願意放棄所有的官位去解救蘇軾,又再次被貶,當蘇轍晚期的仕途卻是無比光明的,新派勢力土崩瓦解,朝廷賞識蘇轍,將他拜為宰相。
蘇轍的一生,與蘇軾唇齒相依,在文學上雖不如蘇軾,但其散文政見卻是不容小覷的。
鷓鴣天蘇軾
蘇軾的一生,在政治上並不光明,其仕途進行的極其艱難坎坷,人生中多次被貶,甚至還曾經進了朝廷的監牢之內,可謂是現實生活十分豐富之人,當然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比一般人更多,更為曲折,所以才能有那麼多的人生感悟,才能有那麼多的創作源泉,才能寫出那麼多的好文章,才能給後世子孫們留下這麼一筆珍貴的精神財產。
鷓鴣天
蘇軾的創作高峰期是從他被貶開始的,那時候蘇軾的心情極其抑鬱幽悶,只能透過文章才能緩解和抒發他的個人情懷,將自己的懷才不遇寄託在文學上,《鷓鴣天》亦是那個時候所著之傑作。
這首詞的構造也可以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到細香為止,下半部分則是到結尾為止,既為宋詞,蘇軾在此詞當中同樣是透過上半段寫景,下半段抒情的手法來創作的,《鷓鴣天》的大體意思如下:
上片描述景色,林子的盡頭露出很多山,而竹林隱隱約約的在圍牆處出現,周圍很多蟬鳴聲,雜草已經在小小的池塘給完全長滿,天空中經常看見那不斷翻騰的鳥兒,在水下面的荷花也散發著那絲絲清新的香味。
下片抒發情感,我一個人百無聊奈,漫步徘徊在那古城旁的小村子裡,不知不覺已經從天色已從朝陽變成了夕陽,昨天半夜裡下過一陣雨,今天感覺到了夏日中的一絲清涼。下片中因作者被貶謫,所以心情十分鬱悶,但由於天性樂觀,很快便能自我開解,透過此詞抒發了自己想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