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作為農耕社會的典型,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區經常要禁受遊牧民族的侵襲。
匈奴,作為一個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遊牧民族,從秦漢時期一直屢屢侵犯中原地區,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遊牧民族的兇悍善戰在匈奴人身上發揮到極致,統一戰國的秦始皇將匈奴驅逐出河套地區後,修建了長城進行抵禦,而建立漢朝的劉邦則在白登山被匈奴軍隊圍困,只能透過和親來換取安寧。
隨著時間的流逝,匈奴這一遊牧民族逐漸消失在史冊當中,那麼,這個曾經令古人頭疼的胡人部落,到了今天會是哪個民族呢?匈奴的演變可能會令大家都意想不到。
部落聯盟,自稱夏人
在匈奴這一族群形成之前,中國的北方活躍著許多胡人部落,這些胡人“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
戰國時期,匈奴逐漸興起,併成為侵擾中原地區的主力軍。《史記》中,司馬遷引用匈奴人的說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自稱是夏朝人後裔的匈奴在征戰中逐漸壯大,“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透過武力合併了大漠上的遊牧民族。
輝煌一時,走向分裂
自戰國末年開始,匈奴人就不斷襲擾中原地區,當時處於北方地區的趙國、燕國都曾修築過一些長城和要塞抵禦匈奴。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抵禦匈奴,下令修築了五千里長城,同時派大將蒙恬率軍奪回了河套地區,“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在秦朝的積極防禦下,匈奴的確偃旗息鼓了一段時間。不過,秦朝末年的亂局使得匈奴人再次開始侵入中原地區。在匈奴強大的兵鋒之下,就連建立漢朝的劉邦都不得不在被圍白登山後,與匈奴和親,才維持了和平。
後來,漢武帝繼位後勵精圖治,多次出擊匈奴,匈奴人接連遭遇慘敗,實力大損。漢元帝時期,匈奴分裂,南匈奴南下依附漢朝,王昭君所和親的匈奴單于屬於南匈奴,而北匈奴則選擇遠遁。
到了東漢時期,北匈奴又接連遭到打擊,部落趨於瓦解,倖存者也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路;而南匈奴則被逐漸漢化,後來掀起動亂的五胡十六國中,就有許多割據政權的建立者是南匈奴的後人。
記載消失,考古發現
到了隋唐時期,匈奴這一曾經困擾過古人幾百年的胡人部落已經徹底消失在史冊中,除了已經被漢化融合的南匈奴以外,當年遷移的北匈奴到底去向何方,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直到現代的一些考古發現,才讓我們對這個未解之謎有了合理的解釋。考古學家在內蒙古地區,找到了一些匈奴的遺骸,經過了DNA的對比和檢測,匈奴人的血統非常的複雜,他們是由草原上的白種人和黃種人組成的,可見所謂“夏人後裔”的說法並不可信。
此外,經過了DNA的對比,考古學家發現,今日的蒙古人與匈奴有著非常相似的DNA樣本。蒙古人是匈奴的後代,這樣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而透過對中亞地區、歐洲地區的歷史探究,考古學家有了更多的發現。根據歐洲的歷史,曾經出現過一個被譽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率領部落軍隊在歐洲地區燒殺搶掠,而他們的後裔則是今天的匈牙利人。
不僅如此,學者發現,其實部分土耳其人也有匈奴的血統,而土耳其在他們的博物館中也將匈奴人作為自己的一位祖先來對待。也就是說,古代的匈奴演變至今,雖然民族的符號已經消失,但是他們的後人如今已經分佈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了。
小結
匈奴作為一個強悍兇殘的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曾經造成過十分嚴重的影響。而在與農耕文明對峙幾百年後,匈奴人還是敗給了吃苦耐勞的漢人。
接連遭到打擊,實力衰退的匈奴部落最終分崩離析,沒有遠走的匈奴人在漢化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號,而遠走的匈奴人最終也未能抵擋歷史浪潮的沖刷,今天的世界民族中,已經沒有匈奴的一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