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在中國古代的諸多詩詞大家中,南唐後主李煜是不得不提的一位。他的詞風繼承了唐末的花間詞派,但又獨樹一幟,將感情表達地更為真摯,其“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傳唱至今的千古名句。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對李煜的作品尤為推崇,稱讚他“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可令人嘆息的是,如此一個詩詞天才,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亡國之君。即位之後,李煜整日地醉心於琴棋書畫之中,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朝中忠臣李平和潘佑關心國事,想要增強南唐國力。但是,昏庸的李煜聽信小人直言,竟然自毀長城,下旨殺了李平和潘佑。

自此,南唐的忠臣義士只能扼腕嘆息,靜待南唐亡國之日的來臨。宋太祖趙匡胤揮師南下之時,他只能唯唯諾諾地將祖宗基業拱手獻出。後世對李煜的亡國之舉多有指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趙匡胤在滅亡南唐之前,曾經三次招降李煜,都被李煜斷然拒絕。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那麼,如此懦弱的李煜,為何有這般舉動呢?

宋朝建立後,手握大權的趙匡胤躊躇滿志地邁起了一統天下的步伐。看著殺氣騰騰的宋軍,他相信稱霸只是早晚的事情。宋軍兵鋒所至,荊南、後蜀、南漢等國家皆堅守不出。但即使是這樣,宋軍的統一步伐仍沒有絲毫減緩。建隆四年(963年),荊南被滅。乾德三年(965年),後蜀被滅。開寶四年(971年),南漢被滅。南漢亡國後,南方的政權就只剩吳越和南唐了。

而南唐的國土被宋朝團團包圍,自然成為了趙匡胤的下一目標。李煜雖然昏聵,但是,也知道宋軍戰鬥力的強悍。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為了向宋朝示弱,李煜選擇了這四種做法:

自降地位——李煜向宋朝表示,自己以後不再是南唐皇帝,而只是一個江南國主。而自己所用的玉璽,也將更換為江南國印。這樣一來,李煜所處的地位就不再是一個皇帝了。

自降身份——李煜主動要求,宋朝皇帝趙匡胤可以對自己直呼其名。這樣一來,自己的身份就是趙匡胤的晚輩了。

自降國家編制——由於自己已經不是南唐皇帝了,因此,南唐的國家編制也要降低。從此,自己給下面下達命令不再用詔書,而是用教書。自己與下屬的關係,只是普普通通的上下級關係。而下屬的職位,也按次序依次降低,官職最低的官員,則直接降為平民。

自降裝飾——為了使自己更不像一個皇帝,李煜還決定摘除自己皇宮宮殿上象徵皇權的鴟吻。

雖然,李煜如此行事,但是,趙匡胤還是不能容忍南唐的存在。他特意命人開始修建禮賢齋,裡面的裝飾風格全部仿照江南園林,其用意不言自明,那就是期盼李煜早日步入這個牢籠。禮賢齋建好之後,趙匡胤馬上給李煜寫信,請他來禮賢齋居住。並且,趙匡胤向李煜保證,只要他肯來禮賢齋,自己不僅不會傷害他的性命,還會保他一生富貴。其實,這就是讓李煜投降,只不過,說法比較委婉而已。

不料,李煜向趙匡胤表示,自己在江南過的就挺好,不想去禮賢齋。宋朝的使者催得緊了,李煜就馬上派人向宋朝送去各種財物。他這一手,倒讓趙匡胤無法痛下狠手,只好對他進行第二次招降。開寶五年(972年),趙匡胤派遣使者梁迥第二次招降李煜。

梁迥見到李煜後,向他問道:“天子已經特意為你準備了豪華的宮殿,你怎麼現在還不去居住呢?”李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天子建造的宮殿,這是何等的禮遇啊,我怎麼承受得起。”李煜如此回答,梁迥倒也不好逼迫,只得換個方式說道:“天子在今年冬天準備舉行祭祀儀式,如此盛會,你可一定要去觀看啊!”李煜見他並沒有挑明是趙匡胤的意思,於是,裝作沒聽懂的樣子,以各種理由進行拖延。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趙匡胤見李煜仍然堅決不降,於是,決定再給他最後一次機會。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派遣李穆出使南唐,對李煜進行第三次招降。

這次,李穆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天子準備在今天冬天狩獵,特意要你前去助陣。”李煜還是推辭道:“我生病了,沒法打獵,請天子理解。”李穆聽後,直接一陣見血地說道:“你前幾次也說生病,這次又說生病。每次都說生病,能不能換個說法?”李煜被噎到了,他強裝鎮定地說道:“稱臣納貢我都做了,如此的卑躬屈膝,你們還不滿意嗎?”

李穆見事已至此,直接亮出了最後的底牌。他告訴李煜:“我這次就是奉了趙匡胤的旨意來勸降的。如果你不投降,那就只好打仗了。”李煜見宋軍不厭其煩地招降自己,以為是趙匡胤對自己心有忌憚,於是,鼓起氣勢回應道:“我已經想清楚了,要打就打,要和就和,斷然不會投降。”宣戰之後,為了鼓舞士氣,李煜豪氣萬丈向部下說:“如果打敗了,我將率領我的全部家人一起自焚,不會苟活於世的。”

趙匡胤聽說了之後,只是冷笑道:“李煜這話,只不過是小孩子一般的口出狂言。他說的越激烈,越證明他的外強中乾。他要是如此剛烈,南唐國力就不會這樣羸弱不堪了。”果然,兩國開戰後,宋軍立即以勢如破竹之勢佔領了南唐全境。而李煜不僅沒有實現自己自焚的諾言,反而,乖乖地當了趙匡胤的“違命侯。”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其實,趙匡胤在三勸降李煜,只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宋朝雖然強大,可戰爭耗費巨大,誰也不肯讓國力白白地削弱。而李煜雖然可以放下姿態,但一直不肯獻出國土,這是讓趙匡胤無法接受的。一個想要統一,一個想要固守國土,這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也因此,這兩國的問題,必須透過武力來解決。

歷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後世非議。三國吳後主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白棺素服,自縛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終起侯景之亂,被囚餓死於景陽樓;陳朝後主陳叔寶,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於胭脂井中,後被隋將吊出處死。這三位末代君王,亡國起因各不相同,但卻都亡於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李煜也是亡於金陵的末代君王,難免要遭到後世的斥責非議。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迴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於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採取消極守業的政策,即便是這樣,他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

參考資料: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書》卷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33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唐亡國真的怪李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