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家族有何貢獻 司馬懿的兒子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司馬懿家族

司馬懿的家族從其高祖父開始就已經在朝中擔任官職,但是其地位都不是特別的顯赫。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司馬懿劇照

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據傳其父司馬防在任時曾經舉薦過曹操,所以一直和曹操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係。司馬八達中功成名就的並不多,司馬懿算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司馬懿的哥哥即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朗,比司馬懿大八歲。被曹操徵召,一路做到兗州刺史。司馬朗頗有才能,政治才能也較高,在民間素有威望,但是去世較早。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與曹植關係較好,並且在後來司馬懿起兵造反的過程中也擔任了一定的角色,但其官職並不太高,歷史中也沒有過多的記述。

司馬懿家族以前一直從事軍伍,直至其祖父司馬雋開始才慢慢從事經學,以學問任職。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建樹,到了曹丕時代才在曹丕的扶植下擔任要職並且開始有所建樹。並且這其中也也有很多的運氣問題。

司馬懿家族到司馬懿這一代可以說是一個高潮,包括司馬懿的後代中有所建樹,名聲大噪的也並不多。這也就是後來為什麼司馬家族漸漸沒落的原因之一,後繼無人,缺乏有魄力有膽識的人才。

李世民評價司馬懿

司馬懿先後輔佐過四代帝王,協助帝王平定戰亂,也因此在帝王心中擁有這十分重要的地位。歷史上也從來不乏對於司馬懿的種種評價和事蹟的記載。唐玄宗時就曾主持編纂《晉書》,其中就有關於宣帝司馬懿的記載,並且李世民還為其寫了史論,名為“制曰”,對司馬懿做了總的評價。

《晉書》圖片

李世民在史論中對於司馬懿的政治、用人、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做了評價。誇獎司馬懿天資聰穎,順應時代潮流輔佐魏國,並且文武兼備。在軍事上也常常有過人的謀慮,能出奇制勝。但是後面李世民卻對司馬懿進行了批判。批判司馬懿並沒有盡到一個臣子應盡的職責,並且野心勃勃,伺機而動。軍事上也因自己私心而未能好好輔佐,一些所作所為一直都被世人所詬病。

《晉書》中“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這段話便是李世民對於司馬懿所作所為的不贊同和詰問。指責司馬懿沒有盡到一個臣子應該盡的本分。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我們無從知曉,能做的也僅僅是透過史書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評價。

司馬懿圖片

司馬懿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老謀深算和深藏不露。經過悠悠歲月,歷經幾千年,中國的相學之博大精深非常人能及,祖先留下的傳統對我們的影響頗深。我們習慣透過圖片來描述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那麼司馬懿圖片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圖片。

圖為司馬懿的畫像

都說司馬懿竊國,但是在他還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作出任何出軌的行為,而是一生勤勤懇懇地當了四代的輔政之臣。司馬懿志向遠大,思維不拘於小節,講究靈活多變、因地制宜。估計他知道自己死後兒子會造反。

司馬懿圖片被後人描繪成狡猾、奸佞,他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哪怕是在如今這個現代社會,大多數企業家都喜歡衷心不二的員工,沒有人會喜歡這個默不作聲卻舉兵謀反的司馬後人。其實司馬懿沒有錯,錯只錯在他輕而易舉地拿了別人辛苦打下來的天下。

司馬懿是聰明且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從他與諸葛亮的兩次對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泰然自若和臨危不變。他不在乎別人說他無能而不敢出戰,他要用最小的損失換來最大的利益。這就是他為人處事的原則,他用最小的付出拿下了曹操浴血疆場換來的江山。

聰明的人會用德服人,這一點他做的很好。由於司馬懿的形象以多種形式展現,司馬懿圖片形象也各異,有些圖片描繪的形象看起來有學者風範,有些圖片所描繪的形象有智者之骨,有些司馬懿圖片看起來像奸雄。


司馬懿的兒子

在三國那個落後的年代,司馬懿也算是達官貴族,他的兒子也子傳父業,深得其父真傳,個個坐擁一方疆土。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的兒子。

圖為倪大紅版司馬懿劇照

司馬師:出生於208年,因為眼部患上瘤疾而死,終年47歲。他是司馬懿的第一個兒子,也是最優秀的兒子。他死後先後被他的侄子追封為帝。他雄才大略,父親死後就獨攬曹魏的大權。他機智且臨危不亂,多次破奸人的刺殺。他同時有極高的軍事天賦,戰功卓著。

司馬昭:出生於211年,享年54歲,死後沒幾個月就被其子追封為文帝。司馬昭曾是曹魏的大將軍,攻蜀戰吳,走向代魏之路。

司馬乾:出生於232年,享年79歲。他的侄子稱帝后,被封為平原王。他是所有兄弟中最淡泊名利的一個,同時患有無法根治的間歇性精神病。他的精神病時好時壞,凡妻死後均奸她們的屍體直至腐壞。

司馬亮:死於291年,生母是伏夫人,是八王之亂中的其中之一。他被司馬瑋殺死,後來被平反。他在曹魏時封為萬歲亭侯。

司馬伷:生於227年,享年57歲,生母伏夫人,他有琅邪武王之稱。他頗有軍事才能和威望,別人聽到是他出戰都不敢輕易迎戰。

司馬京:去世時年僅24歲,母親伏夫人,是兄弟中早逝的一個人。

司馬駿:出生於232年,母親伏夫人,享年55歲,西晉時封為藩王。

司馬肜:死於302年,母親張夫人。他秉性平和謹慎,沒有大才。

司馬倫:死於301年,參與八王之亂,由於篡位下場悲慘。

司馬懿之死

司馬懿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知道什麼時候該隱藏自己,什麼該獻奇謀。像他這樣一個處處活在算計的人,他的下場又會是怎樣的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之死。

圖為司馬懿在遊戲中的人物像

司馬懿死了,他的兒子是不是就沒有牽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呢?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謀逆之心,隨著他的死成了謎。司馬懿為表自己的衷心還不忘在臨死前對他的兒子們說:千萬不要造反,一定要衷心輔佐。儘管司馬懿臨死都這麼交待遺言,可是後人還是把竊國的罵名加在他身上。

曹操留著司馬懿是為了輔佐自己的兒子,這是司馬懿沒有早死的原因之一。孔明想殺了司馬懿,可惜蜀國較弱,司馬仲達太狡猾,幾次出兵攻打曹魏都無功而返,最後還死在軍帳中。

司馬懿殺了曹家的後人曹爽更留下話柄讓世人說道。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曹爽真的該死。人只有一條命,雖然貪慾不止,但是死都死了的司馬懿又怎麼會想當皇帝呢?或許他的命運只是時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吧,當然他的智謀讓他在亂世中苟活。

司馬懿死了,我想他的9個兒子中肯定有樂的人。只有老子死了,兒子才可以大展拳腳,否則爹鋒芒太露又要顏面,想造反門都沒有。果然不假,他的兒子們在他死後進一步篡權,名為臣實跟君王沒有差別。司馬炎終究還是沒有忍住,最終奪了曹魏江山,直接自立為王。這些都是在司馬懿死後才發生的,估計司馬懿也不知道自己會被追封為帝吧。


司馬懿名言

在人類社會的初期就有這般智慧,能說出這樣的至理名言,不得不說驚歎古人的智慧。司馬懿名言很多,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名言。

圖為倪大紅版司馬懿劇照

當我們對司馬懿有多種評價的時候,可謂是褒貶不一。當我看到司馬懿名言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他是一個智者。他的長壽跟他的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有關,也跟他的智慧有關。從他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睿智和成竹在胸,他真的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

他的至理名言很多,以下是部分從古文解釋成白話文:1、大丈夫待人處事的方法應當注重隨機應變,固執的、極端的處事態度怎麼能行呢?疆場打仗的用兵的方法,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僅做人要隨機應變,用兵的戰術也應當隨機應變;2、權利蓋過才能必然會給自己帶來屈辱,威武蓋過德行一定會帶來禍端;3、部將用兵的道理,如果不跟對方打,那就採取防守的方式;如果不防守的話,那就直接撤兵;如果不撤兵的話那就選擇逃跑;如果這個時候還不逃的話就只有等死。

從司馬懿的這幾句名言中可以體會出他是一個很德行的人,且做人做事講究隨機應變。

司馬懿的名言之所以千古流傳的原因是就算過了幾千年,這些智慧的結晶仍舊適用於我們這個時代。

從司馬懿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的子孫奪得曹魏天下只是局勢發展的結果而已,在他還沒有死的時候完全有能力直接取而代之,但是他還是顧慮忠節的。

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陰險狡詐亦或者城府太深,凡是能描述一個人陰險的詞語都可以用在司馬懿身上。那麼到底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圖為倪大紅版司馬懿劇照

司馬仲達不費一兵一卒就奪了別人的江山,他是曹阿瞞非常忌憚的人。曹做夢都夢到他即將要奪走他的曹魏江山,曹曾試過他無數次,由於司馬懿處處表現出支援曹操,所以才逐漸打消了曹操對他的懷疑。曹操有一次還故意試探了他一下,讓他走在前面,曹操在後面突然叫他的名字,誰料司馬懿的頭能180度轉彎,真不是尋常人。曹操描述他有狼顧之相,並一直不重用他。

司馬懿在曹操在世的那些年應該活得很憋屈的,但是他卻不是這麼想的。越失敗就越努力,即使是最壞的處境,他都教導他的子女要自強不息。司馬懿的兒子個個優秀,這是諸葛亮無法相及的。他能被宣帝也是當之無愧的,他的兒子有能耐當王,但是諸葛亮的兒子沒有這個才能。

司馬仲達有城府、有想法、有主見、能隱忍。他有大智慧,但是他卻看得長遠,不以一時的得失論成敗。你曹阿瞞能在亂世中稱雄,我司馬仲達為什麼就不能效仿呢?我相信司馬懿絕對有過這樣的念頭,否則就論不上英雄了,大凡英雄都有大氣魄。

司馬懿不僅在軍事上屢建戰功,而且還選拔人才、節用務農、開渠屯田,使曹魏的國力更上一層樓,為日後一統華夏奠定了基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99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懿家族有何貢獻 司馬懿的兒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