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貞觀十七年(643)二月戊申(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在凌煙閣給二十四名功臣畫像,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關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規律,一直存在爭論,有說按照功績排序的,有說按照官爵品級排序的,還有說按照李世民個人的喜好排序的。那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到底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序的呢?本文就來簡單探討一下。
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
李世民“圖功臣像於凌煙閣詔”的原文儲存了下來,收錄在《全唐文》第七卷中,該詔書明確列出的二十四功臣的排序如下: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2.故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3.故司空萊國文成公(杜)如晦;
4.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
8.特進衛國公(李)靖;
9.特進宋國公(蕭)瑀;
10.故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忠壯公(段)志玄;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12.故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
13.故陝東道大行臺尚書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
14.故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15.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
18.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
20.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21.故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世勣;
24.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這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呢?為什麼秦叔寶排倒數第一呢?為什麼李世勣排倒數第二呢?
由於詔書中明確列出了二十四功臣的官職和爵位,因此,最直接的猜測就是按照官職和爵位的品級來排序,再考慮到二十四功臣絕大部分都是國公(從一品),因此,合理的推測就是按照官職的品級來排序。
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官職品級統計
我結合兩唐書、資治通鑑等記載,把二十四功臣的官職品級整理成一張表,同時擁有多個官職的,以最高官職為準。截至貞觀十七年(643)二月畫像凌煙閣時,二十四功臣官職品級具體如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透過這張表,我們就可以探討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規律了。
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探討
(一)整體按照官職品級排序
透過上表的“最高官品”一列,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整體上是按照官品從高到低排序的。其中,正一品5人,從一品2人,正二品4人,從二品5人,正三品8人。從高到低依次排開,井然有序。
(二)相同品級按照《貞觀令》確定的班次排序
相同品級的官員如何排序,唐朝律令是有明確規定的,具體到貞觀十七年(643),當時執行的應該是《貞觀令》。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時,對於相同品級的功臣,就是按照各自官職在《貞觀令》中確定的班次排序的。具體分析如下:
1、正一品
二十四功臣中,正一品的功臣共有5人,其中,長孫無忌是司徒,其餘4人均為司空,都位列三公。查《舊唐書》職官志記錄的唐朝律令規定,三公的排序為:
太尉、司徒、司空。
因此,長孫無忌排在其他4人的前面。
這也就同時解釋了為什麼長孫無忌位列二十四功臣之首,因為他的官職排序最靠前。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2、正二品
二十四功臣中,正二品的功臣共有4人,其中,2人是特進,2人是輔國大將軍。
查《舊唐書》職官志規定,正二品官職排序為:
特進、輔國大將軍、……
因此,擔任特進的李靖、蕭瑀,排在擔任輔國大將軍的段志玄、劉弘基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3、從二品
二十四功臣中,從二品的功臣共有5人,其中,屈突通贈尚書左僕射,殷開山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柴紹、長孫順德贈荊州都督,張亮為洛州都督。
查《舊唐書》職官志規定,從二品官職排序為:
尚書左右僕射、……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
因此,贈尚書左僕射的屈突通排在最前面,贈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的殷開山排在他後面(陝東道大行臺尚書右僕射的品級等同於朝廷的尚書右僕射),州都督的3人排在後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4、正三品
二十四功臣中,正三品的功臣共有8人。
查《舊唐書》職官志規定,正三品官職排序為:
吏部尚書、……左右驍衛、……左右領軍衛、……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中都督。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排序是武則天時期的,貞觀年間六部尚書的排序有所不同,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
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
亦即排序應為:禮部、民部、兵部。據此將上述排序調整為:
吏部尚書、……左右驍衛、……左右領軍衛、……禮部、民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中都督。
依據該排序,將正三品功臣列入:
吏部尚書(侯君集)、……左右驍衛(張公謹)、……左右領軍衛(程知節)、……禮部(虞世南)、民部(劉政會、唐儉)、兵部(李世勣)、刑部、工部尚書、……中都督(秦叔寶)。
可見是嚴絲合縫,一絲不亂的。
(三)相同官職的排序
對於最高官職完全相同的功臣,該如何排序呢?透過分析上表,我認為,遵從以下幾條規則:
1、爵位較高的排在前面
最典型的就是李孝恭,他是貞觀十四年(640)贈司空,晚於貞觀四年(630)贈司空的杜如晦,但是,李孝恭的爵位是郡王,排序在杜如晦的國公之前,因此,李孝恭排在杜如晦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2、逝者排在生者的前面
符合這一規則的有以下幾例:
(1)魏徵排在房玄齡的前面
魏徵贈司空發生在貞觀十七年(643),晚於房玄齡的貞觀十六年(642),但是,由於魏徵已經去世,逝者為大,所以,魏徵排在了房玄齡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2)段志玄排在劉弘基的前面
段志玄和劉弘基都是輔國大將軍,但段志玄已經去世,因此排在劉弘基前面。
(3)柴紹和長孫順德排在張亮的前面
柴紹、長孫順德、張亮皆為州都督,細究起來,張亮的洛州都督還應排在柴紹和長孫順德的荊州都督的前面,但是,柴紹和長孫順德已經去世,因此其排在了張亮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4)劉政會排在唐儉的前面
劉政會和唐儉都是民部尚書,但劉政會已經去世,因此排在唐儉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3、逝者和生者內部,各自按照官職授予時間排序,授予時間早的排在前面
符合這一規則的有以下幾例:
(1)杜如晦排在魏徵前面
杜如晦贈司空發生在貞觀四年(630),而魏徵在貞觀十七年(643),因此,杜如晦排在魏徵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2)高士廉排在尉遲敬德的前面
高士廉獲得開府儀同三司在貞觀十六年(642),早於尉遲敬德的貞觀十七年(643),因此,高士廉排在尉遲敬德的前面。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3)李靖排在蕭瑀的前面
李靖獲得特進在貞觀八年(634),早於蕭瑀的貞觀九年(635),因此,李靖排在蕭瑀的前面。
(四)特殊事項說明
1、文散官“光祿大夫”不作為排序依據
二十四功臣中,有3位(侯君集、唐儉、李世勣)加有光祿大夫,光祿大夫是文散官,從二品。如果考慮這一因素,則唐儉和李世勣應排在張公謹的前面。
但是,二十四功臣排序時,並未考慮光祿大夫。為什麼呢?《舊唐書》職官志有這麼一條記載:
舊例,開府及特進,雖不職事,皆給俸祿,預朝會,行立在於本品之次。光祿大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無祿俸,不預朝會。
也就是說,開府儀同三司和特進,雖然是散官,不是職事官,但是都有俸祿,而且參與朝會,班次排在本品的後面。而光祿大夫到朝散大夫的散官,雖然官服依照本品,但是沒有俸祿,也不參與朝會。既然不參與朝會,也就不存在排序的問題,因此,二十四功臣排序時,也不考慮光祿大夫。
2、柴紹與長孫順德的荊州都督的品級
荊州都督,在唐朝初年經歷了幾次變動,根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在武德五年(622)設立大總管府,武德七年(624)改為大都督府,貞觀二年(628)降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又升為大都督府。
地理志同時提到,在貞觀十年(636)時,荊州都督府管理“硤、澧、朗、嶽四州,都督從三品”。
按照唐制,大都督從二品,中都督正三品,下都督從三品。如果按照這一記載,則柴紹和長孫順德的荊州都督只是從三品的下都督,應該排在二十四功臣的最後面。
但是,我認為地理志的這一記載是有問題的。柴紹早在貞觀七年(633)就已經加授鎮軍大將軍(散官,從二品),並擔任右驍衛大將軍(職事官,正三品),按說去世時的贈官應該至少與其生前擔任的官職品級持平,如果僅僅贈個從三品的下都督,於理不合。
再考慮到荊州在貞觀前的武德年間和貞觀後的龍朔年間,都是大都督府,都督為從二品,貞觀年間雖然降為普通的都督府,但是,應該不至於直接降成了下都督府,只是降成了中都督府,但都督仍然享受從二品的待遇,正因為如此,地理志才要突出強調一下荊州都督的品級,但很可能出現筆誤,將“從二品”寫成了“從三品”。
綜合以上分析,我認為,柴紹和長孫順德的贈官荊州都督,其品級應該是比照大都督的從二品執行。
3、柴紹與長孫順德的排序
柴紹去世於貞觀十二年(638),長孫順德卒年不詳,但據其本傳判斷,應該是在貞觀十三年(639)之前。如果上面分析的排序規律成立,則長孫順德也是去世於貞觀十二年(638),且比柴紹稍晚,所以長孫順德才排在了柴紹的後面。但是,史實是否確實如此,還需要更多史料的驗證。
4、張亮的洛州都督的品級
根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從二品,排序在大都督之前。
河南府設立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貞觀年間沒有河南府,只有洛州都督府。考慮到洛州的重要性,我認為,洛州都督的品級應該是參照大都督執行,為從二品。
(五)個別對比
在分析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序規律後,我想就秦叔寶和李世勣單獨做個說明。
很多人說秦叔寶排名倒數第一,李世勣排名倒數第二,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陰謀論的觀點,諸如秦叔寶因為不參加玄武門之變而靠邊站了,李世勣在貞觀後期受到李世民猜忌,等等。
實際上這都是沒影的事,下面具體說一下。
1、秦叔寶
秦叔寶排名倒數第一,那是因為秦叔寶的贈官徐州都督,按照《貞觀令》的排序就應該排在後面。實際上,二十四功臣的後8位,品級都是正三品,並沒有太多的高低優劣之分。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此外,我發現李世民給武將贈官有個特點,如果武將生前是京官,一般就贈個州都督的外官,如果武將生前是外官,一般就贈個京官。例如,柴紹,去世於右驍衛大將軍任上,贈官就是荊州都督;張公謹,去世於襄州都督任上,贈官就是左驍衛大將軍;同理,秦叔寶,去世於左武衛大將軍任上,贈官就是徐州都督。探究李世民本意,很可能是想讓武將把京官和外官的頭銜都擁有一次,不留遺憾。至於因此而導致秦叔寶排名倒數第一,斷然不是李世民的本意。
還想多說一句,秦叔寶排名墊底,與他去世早也有很大關係。例如,尉遲敬德在貞觀十七年(643)之前,也是在州都督任上,“歷鄜、夏二州都督”(《舊唐書》尉遲敬德傳),與秦叔寶相比並不靠前,貞觀十七年(643)尉遲敬德主動申請退休,李世民給了他一個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的虛銜以示撫慰,尉遲敬德的排序才靠了前。
2、李世勣
李世勣擔任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很重要,很關鍵,“掌天下武官選授及地圖與甲仗之政令”(《舊唐書》職官志),李世民任命李世勣為兵部尚書,這是信任李世勣的表現。但是,按照《貞觀令》規定,六部尚書排序時,兵部尚書排在吏部、禮部、民部尚書的後面,所以李世勣就糊里糊塗的成了二十四功臣的倒數第二。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實際上,畫像凌煙閣2個月後,貞觀十七年(643)四月,李世勣加授特進(散官,正二品),排序就能一下子上升到第10,排在蕭瑀的後面了。
以上是我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49 字。

轉載請註明: 淺析唐太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序規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