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up, Catsup 還是 Ketchup?
我們知道番茄醬的英文名是 ketchup,但這個並不是源自英文字身,而是由其他語言借來的。ketchup 到底來自那個語言,是那個文化發明的呢?
牛津大辭典裡 ketchup 這個詞在英文裡使用最早的記載是 1690 年(Ketchup - Wikipedia),但是原料並非番茄。詞的來源是中文的 ke-tsiap, 原來指的是醃製魚類產生的滷汁,烹飪時用於調味。還有另有個有趣的事實,就是這個詞是經由馬來亞傳入英國的。而來自馬來亞不但可解釋詞與物品傳播借用的可能途徑,也解釋了為什麼有(東)印度的說法(彼時英國藉東印度公司控制亞洲殖民地,且由馬來亞回英的路途必經印度,因此 catchup 傳到英國的路上應該經過印度。)( Pure Ketchup: A History of America's National Condiment, with Recipes)
ketchup 的主要原料改用蕃茄,大約是 19 世紀末工業技術發達以後的事。也就是說 ketchup 借用的時候,這個詞根本與蕃茄無關。
斯坦福大學教授任韶堂曾寫過一篇部落格名為《食物的語言》。他認為番茄醬的根源可追溯到福建省東部的一種魚醬。“在 18 世紀的閩南方言中,這種魚醬在不同的地域被稱作‘ketchup’,‘ge-tchup'或'kue –chiap’”。
“懂閩南語或粵語的人能識別出單詞美式發音的最後一音節,‘chiap’或‘tchup’,這是'醬'的意思,普通話的發音為‘汁’”。他還寫道,1982 年版的《普通話閩南語方言詞典》證實了“蕃”是古體字,在閩南口語中讀作“gue”,意為儲藏的魚。因此,“蕃茄醬”在閩南方言中是“魚醬”的古語。
他還寫到,英國早期的食譜說明以前的“ketchup”確實是指一種魚醬,這種有著刺鼻氣味的調製醬汁在越南稱為“nuoc mam(魚露,越式魚醬)”,在泰國叫“nampla(楠普拉魚醬)”,在菲律賓被稱作“patisin”,都由鳳尾魚醃製和發酵而成。
他的部落格也揭示了一個長期的謎團——為什麼“ketchup”有時也會被拼寫成“catsup”。由於閩南語不是以同樣古老的羅馬字母拼寫的,西方人在轉寫這種魚醬的時候將其記為“ketchup”或者“catsup”,甚至“katchup”。(catchup 來自閩南語,蕃茄醬最初或指福建魚醬)
因此,追根溯源,閩南人把 koe 帶到東南亞,koe 汁還是傳統調味料。這個調味料隨著英國水手傳到英國,於是英文在 1690 年就有了 ketchup 這個詞。到了十九世紀蕃茄制的 ketchup 隨工業技術的成熟,取代了所有其他的 ketchup,又以「蕃茄醬」的面貌經日本傳回了閩南。這就是由 koe-tsiap 到 catchup 到 ke-jia-pu 的歷史。ketchup 這個詞溯源到閩南語,詞彙擴散的過程除了語音與語意的演變外,更牽涉到了人類遷徙,自然資源,及工業技術的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