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林煥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認為,現行的本科專業目錄主要參照的是2012版修訂的涵蓋12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506個專業的體系框架,後出臺的新目錄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更新。目前來看,這種細粒度的“小專業”指導模式在由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物件更加多元、結構更加複雜、交織更加緊密的新環境下不斷遭遇挑戰和衝擊,難以適應我國現代化事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呂建表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定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全域性性、戰略性工作,相關專業目錄體系的適時調整和更新是適應國家戰略發展、社會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等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指導下,採取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結合的方式,從“大專業”視角建構全新的學科專業結構,按照本科專業“大專業”的邏輯推進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與創新,從結構與內涵兩方面入手,將以上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為基礎所形成的“小專業”目錄按“跨界、融合、提升、超越”所體現的“大”的方式加以轉變提升,推動形成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需要的“大專業”目錄。
呂建建議,第一,各專業類根據學科自身情況設定1—2個本科專業,採用大類專業“入”、子方向分流的模式開展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為了改變“小專業”設置於培養帶來的各種弊端,建議整合現有專業類下過多的具體分專業,每個專業類下設定1—2個本科專業(具體可根據各專業類特點進行整合與最佳化),並在入學一年後進行子方向分流。方向分流不是專業分流,而是結合院校基礎和特色進行“大專業”出口方向的設定,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化和專門化的融合式人才培養。
第二,建議在上述改革的基礎上整合現有的教指委體系,構建“大專業”教指委,同時考慮與學科評議組形成良性協作關係。建議對原有教指委體系進行最佳化改革,設定“大專業”教指委、構建“大專業”教指委組織體系、指導機制、監督機制等。同時,“大專業”教指委應與學科評議組形成互動關係,可考慮由各學科評議組總體統籌佈局。
第三,建議在上述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和規範“大專業”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等。建議在摸底、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專業”的核心課程、規劃教材等予以適當框定或給出指導方案,全面整合和建設本科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等。
第四,建議在現有具有大類招生與人才培養實踐的綜合性高校進行先行示範試點,而後擴充套件至全國。大類招生實際上是對“前端”最佳化改革,而後仍然按照傳統的“小專業”進行培養。“大專業”模式是全域性性的最佳化改革,應在借鑑大類招生相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性佈局。可考慮遴選一批有大類招生經驗的高校開展改革試點工作,而後逐漸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大專業”培養體系。
第五,建議合理平衡好“熱專業”與“冷專業”、“熱方向”與“冷方向”。“大專業”模式在重視前沿專業方向發展的同時,還要對“小”“冷”“弱”專業方向尤其是“冷門絕學”給予適當的引導和保護,以更好為國家各項事業建設提供相應的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