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
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王安石
這些詩句裡所提到的江東,是項羽發家致富的地方。那麼它和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所佔領的江東六郡是否是一個地方呢?
一個在漢初,一個在漢末,其實這裡的江東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指的是同一個地區。那麼具體是哪兒呢?
這裡的江,指的自然是長江,我們現代人一直都稱江南江北,這是根據長江南北劃界限分的,其實在先秦、兩漢時期,一直都是以江東、江西來劃分區域的。
一、江東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江左。
現代不少人會左右不分,那是什麼原因呢?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其實跟古人的傳統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在古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邊。所以我們這裡提到的江東,指的就是江左。江左梅郎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江東地區姓梅的帥哥。
那麼這裡的江東或者說江左,是怎麼劃分區域的呢?我們去觀察中國地圖就能發現,長江在江西九江一直到江蘇南京這一段,那是呈南北走向的。
至少這一段是一條由西南往東北走的趨勢,而古代人可搞不那麼精準,直接認為他們是南北走向的。因此這一段長江的東邊,就是我們所俗稱的江東。
江東地區包括瞭如今的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南部、江蘇南部等地區。也就是說,項羽曾經是在這裡招兵買馬,逐漸壯大起來的。
這一地區,在戰國時期屬於楚國,項羽在起兵反秦的時候,回到自己的母國招兵買馬,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後來項羽被劉邦和韓信圍剿,一路退敗到了烏江畔,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這裡的江東指的也是這一地區。至於烏江,不是賣榨菜的那個地方,而是在安徽和縣烏江鎮境內。
此外還有一個鴻溝,估計大家也很感興趣。鴻溝這個地方在如今的河南省滎陽市境內,當年項羽和劉邦在這裡簽訂了和談協議,打算罷兵言和,東西分治。
可惜後來劉邦一言不合就偷襲了項羽,結果導致項羽一路向東逃竄,只好逃到了烏江畔,他沒有繼續渡過烏江,前往江東,從而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二、東吳孫權的江東六郡,指的具體是哪些地區?
既然漢初的江東指的是長江以東的這些地區,那麼到了漢朝末年,孫策帶著一幫家將打天下的時候,打下了江東六郡。
這裡也就成為了孫權後來建立東吳帝國的基礎,那麼這裡的江東是否跟項羽時期的江東是一個地方呢?還真是一個地方。
古代文化更迭其實沒有那麼快,漢朝雖說有400年的歷史,可是那是一脈相承的歷史,沒有經過外族的改造,也沒有外國人輸入新鮮血液,很多地理文化名詞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孫權所佔據的江東六郡指的分別是: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以及廬江郡。這六個郡都是有來頭的,孫策拿下這些地盤其實還是相當順手的。
公元195年,孫策擊敗吳郡太守許貢,攻佔吳郡。公元196年,孫策趕走了會稽郡太守王朗,攻佔會稽郡,自領會稽郡太守。後又從豫章郡中分出了廬陵郡,分別讓孫賁和孫輔擔任太守。趕走了揚州劉繇以後,孫策又佔領了廬江郡、丹陽郡,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
孫策打下了這些地盤雖然很順手,但是存在安全隱患。因為這地方是士族土豪聚集地,大小家族在這裡享受慣了,根本受不了外來戶的統治。
於是在吳郡太守許貢被殺以後不久,許貢的門人便找了個機會,將孫策給刺殺了。一代青年梟雄孫策,就這麼沒了,年僅26歲。
三、那麼這六個郡,是現在什麼地方呢?
吳郡我們很熟悉,是根據古代吳國所在地設立的,具體在蘇州一帶,包括浙江北部,以蘇州為治所。吳郡本來屬於會稽郡的吳縣,在東漢時期分出來單獨設立一個郡。
會稽郡指的是浙江大部分地區,除了分給吳郡的以外,浙江大部都屬於會稽郡。這裡也是古代吳越故地。
丹陽郡,佔據了現在安徽東南地區,外加江蘇南京、鎮江、常州部分地區。又稱之為
丹楊
郡,治所在安徽宣城。那時候是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
豫章郡在現在的江西省,治所是南昌,所以王勃的《滕王閣序》裡,會寫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這裡的豫章郡治所和洪都指的都是南昌。
廬陵郡是從豫章郡裡分出來的,我們也就能知道了,這地方在現在的江西以南地區。治所在西昌縣。
廬江郡指的是安徽西南地區外加江西北部地區,包括了現在的安徽銅陵、池州市,江西九江市、景德鎮市、上饒等地區。治所在安徽廬江縣附近。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看得很明白了,三國東吳時期的江東六郡,指的其實就是長江以東的地區。只不過這裡的長江,指的是從江西九江到江蘇南京這一段的長江。
總結:江東子弟從漢朝滅了以後,就開始沒那麼好鬥了。
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漢武帝一出手,打得匈奴溫順多了,從此載歌載舞地迎接漢朝使團。其實江東子弟何嘗不是呢?
在先秦時期,包括楚漢相爭時期,江東子弟的戰鬥力都是相當強悍的。可是漢朝滅亡以後,江東子弟的戰鬥力就逐漸下降了。
為啥?因為不斷被打壓,除了江東缺少馬匹以外,江東子弟的那股子戰爭精神,其實已經被消磨掉了。
三國東吳時期是這樣,兩晉東晉也是這樣,南北朝時期還是這樣。尤其是到了隋唐宋時期,這裡更是成了溫順的代名詞。
到了元明清時期,江東成了文人輩出的搖籃,也成了經濟文化發祥地,至於戰爭精神,似乎跟這個地區的子弟們,沒什麼多大關係了。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