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在3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

吳巖認為,多樣化特徵是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之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徵。第二是學習化。進入普及化以後,特別是跟現在高等教育的“網際網路+教育”“智慧+教育”疊加在一起來看,高等教育學習化的特徵非常顯著。三是個性化的特徵。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幫助每一個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四是現代化的特徵。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

洪大用表示,“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佔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

洪大用表示,2019年我國共有研究生導師46萬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萬人,其中,45歲以下導師增加約4.5萬人。

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學位授權稽核改革。“十三五”期間組織開展了第12批學位授權稽核工作,新增了28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9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69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13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啟動學位授權自主稽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稽核增列學位點。與此同時,是加強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2015年以來,全國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銷1663個博士碩士點,增列了1046個博士碩士點。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指出,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表示,截至2020年11月,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為106411人,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其中專職教師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共增長65.5%。

劉貴芹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後備人才培養工作,構建起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2018年起首次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累計招收本科生800餘人。實施“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後備人才培養專項計劃”,累計增加博碩士招生指標6070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點數量在各學科中名列前茅,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在校生總規模超過6.2萬人,成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餘先亭表示,高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他指出,“十三五”時期,全面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在8個省(區、市)、25所高校、92個院系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打造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線上“三駕馬車”為引領的校園網路新媒體傳播矩陣,全面建立省級高校網路思政中心,形成“全國-省級-高校”三級網路思政體系。(葉雨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2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