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來源:《教育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作者張妍琳、谷珵
日前,長春大學學生會一學生在點名後爆粗口、耍官威一事上了熱搜。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這名學生在教室中透過話筒和學生講話,並在說髒話後被打斷。事發後,該校學生工作處表示,當天就已知曉此事且已進行處理,但處理結果並未公佈。大學生耍“官威”、學生會變味兒,類似新聞近年來頻繁曝光。學生會作為高校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也是校園基本組織架構之一,承擔著校方同廣大學生聯結紐帶的責任。其成立的目的與價值,本在於更好更便捷地聆聽學生聲音、服務學生群體。但不知何時起,一些學生會變質了。學生幹部擁有了額外學分、在考研及各類校園比賽中獲得優先提名等隱形“福利”。獲得這樣的特權,成為不少大學生一門心思擠進學生會時盤算的“小九九”。基於特權目標而走進學生會,這樣的心態下,學生會距離其服務性職能只能是漸行漸遠,為耍“官威”等現象埋下隱患。深入探究這一畸形價值觀,除了受到社會大環境中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外,也暴露出校園管理上的短板。一是未能把握好“放權”與“監管”的界限,讓學生會成員形成了心理上的優越感,錯誤地以為嚐到了權力的滋味;二是將學分、榮譽等與學生會掛鉤,在公平性上欠缺考量,無形中誤導了學生,間接造成了學生會“擠破頭”卻動機不純,無法成為真正的服務性組織。想要破局,避免“社會病”入侵校園,學校應打好放手與監管的組合拳。既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管理與服務空間,讓學生從參與學生會中得到能力的鍛鍊和提升,又要加強對學生幹部權責的監督管理,讓學生會名副其實地真正服務於學生。同時,及時糾正衍生不公平的教學管理方式的錯誤,淨化校園風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創設健康的校園環境迫在眉睫。教育與改革要兩手抓,既要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又要出臺相關制度確保學生會成員遴選的公平與公開,避免學生幹部“優待”現象,讓真正志在服務同學、錘鍊自己的優秀學生匯聚在學生會,在這一步入社會前的試水“小職場”有所收穫。學校也才能真正藉助學生會,實現學生個人成長與校園管理的雙贏。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光明社教育家”。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