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與“四”這個字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絡,比如四大家族,四大銀行,四大美女等等。說到四大家族,必然是以李嘉誠為首的四大華人富豪,而李嘉誠在香港做唯一轟動全城的事情,就是擊敗當時英國的四大洋行中的三家。如今只剩下最後一家,怎麼都打敗不了,甚至每年還從中國獲利數千億。
英國的這四大洋行分別是是怡和、會德豐、和記跟太古。這背後對應著英國四個歷史悠久的富豪家族。英國四大財團長期紮根中國,最早成立的是怡和集團,已有180多年的歷史。當人們聽到“怡和”這個詞時,以為這是一家中國公司,但實際上它是一家“洋企業”。
他們都把香港當作自己的大本營,把生意擴大到了整個中國。他們旗下的四家洋行也是當時香港最大的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財團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香港的經濟幾乎被這四家洋行壟斷。當時,香港股市不歡迎中國企業,所以華人企業家很難在香港做生意。
轉變也從這時候開始。李嘉誠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崛起,並聯手了當時的世界船王包玉剛,一起擊敗了四大洋行中的3家。這段歷史至今仍令人蕩氣迴腸。只有一家李嘉誠動不了,就是太古洋行。太古洋行由英國施懷雅家族控制。太古至今有150多年的歷史,國泰航空就是他們的控股公司之一。
據統計,太古在內地發展房地產已有19年,至今只開發了6個專案。但他們目前的負債率只有10%左右。在廣州和北京的太古裡是太古集團的傑作,其下屬的國泰航空也佔據了香港航空市場的80%,每年收穫近7000萬名乘客,年收入達到1000億。
僅2019年上半年,它在中國的收入就達到200億。可以說,國泰航空最大的市場在中國。此外,我們喝的可口可樂也在太古集團旗下的一家工廠生產。如今,太古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2000億,而這只是其全部資產的冰山一角。
有句老話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現代商業同樣也遵循這個道理。李嘉誠是做房地產起家的。當時,李嘉誠的長江上市後,他的實力大大增強。但香港房地產業的精華在於中環,中環幾乎全部被四大洋行瓜分。
僅怡和一家在中環就有十幾棟樓。李嘉誠決心與香港商界的巨頭們鬥一鬥。在當時,大多數英資洋行都犯了錯誤。他們急切離開香港,所以他們把所有在中國賺到的錢都投資到其他公司,而且大部分都失敗了。這導致了高負債,這也是造就了“天時”。
李嘉誠看準時機,在四大外資洋行陷入困境時發起攻擊。李嘉誠的第一個目標是怡和洋行。怡和有兩大公司,是置地跟九龍倉。如果你想動怡和,你必須先切斷它的左膀右臂。李嘉誠集中所有資金,在市場上悄悄收購了碼頭股份。
很快怡和發現了李嘉誠的行為,他們開始組織反擊。不過,當時怡和負債累累,手頭沒有多少現金來逆轉收購。於是他們找到匯豐銀行,要求匯豐銀行出面找李嘉誠,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匯豐對李嘉誠有恩,所以李嘉誠因為情面,也不能跟匯豐爭鬥。
於是他找到了世界船王包玉剛。當時,包玉剛是香港華商的頭號人物。當時包玉剛遠遠勝過李嘉誠。包玉剛也早就有了與四大洋抗衡的決心。
於是兩人聯手,這次他們的野心更大了。不僅要收購九龍倉,還要收購另一家外資銀行和記黃埔。最終,包玉剛拿出20多億元,成功擊敗怡和洋行,收購了九龍倉。與此同時,李嘉誠收購了匯豐控股管理的和記黃埔。李嘉誠也成為香港第一位坐四大洋行大班位置的華人。
幾年後,隨著油價攀升,經營郵輪業務的會德豐首當其衝。上世紀80年代,世界航運業萎縮。1985年2月,會德豐最終被船運大王包玉剛收購。到目前為止,四大外資公司中有三家被李嘉誠和包玉剛擊敗。四大洋的時代也結束了,香港迎來了李嘉誠時代。
不過,在四大洋行中,唯一倖存下來的就是太古集團。和李嘉誠一樣,太古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實業。保守一直是太古集團的標籤,這也是施懷雅家族財富能夠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因為太古一向謹慎,李嘉誠始終沒有找到攻擊太古的機會。在英國四大洋行中,李嘉誠擊敗了其中三家。唯一屹立不倒的是國泰航空的背後老闆太古集團。現在李嘉誠已經91歲的高齡了,不知道這一生是否還有機會擊敗太古。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