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吳三桂有幾個兒子
歷史上對吳三桂的子嗣並無詳細記載,有明確資料的只有吳應熊與吳應麒,其餘幼子皆未成年,便喪命於政治鬥爭中,不是為李自成所殺害便是後來三藩之亂平定中喪命。
吳啟華墓址
長子吳應熊我們大都熟知,但關於次子吳應麒的資料記載有所出入,原因是吳應麒在吳三桂去世後,隱姓埋名,史料上未有明確的記載。
吳三桂次子吳應麒在隱世前,跟隨其父出入戰場,轉戰貴州、廣西、湖南一帶,立下不少戰功,也屬明末時期知名人物。但在其侄子吳世璠繼承爵位鎮守雲南之後,《東華錄》等史籍上就再也搜尋不到關於吳應麒的相關蹤跡,而且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將吳氏家族一脈誅殺,吳應麒如此重要人物竟成為了漏網之魚,不難推測其隱姓埋名,隱於江湖了。
世人不禁推測,吳應麒是否化名為吳啟華,吳啟華此人避世來到龍鰲裡隱居的時間恰巧與吳應麒失蹤的時間吻合,而且吳啟華的兒子取名為吳仕傑、吳仕龍,這與吳三桂的孫輩名字“世”字輩同應,中國古代對於香火繼承極為看重,即使隱姓埋名也會取音同形似的字來代替,這樣看來猜測吳啟華就是吳應麒的推測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吳氏一族在三藩之亂後落敗,為免遭滅門慘禍,遂獨留吳應麒一脈繼承香火,吳應麒遂改名吳啟華,隱世於龍鰲裡,在其墓碑上至今可以考察到相關證據,其碑聯上刻有“隱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與此下衍百年箕襲”,這也算是驗證吳啟華即位吳三桂後代的有力物證了。
明朝人物吳三桂的歷史
吳三桂,乃明朝大將,武行出身,其父吳襄在大淩河之戰大敗獲罪前任遼東總兵,吳三桂得勢以前跟隨明朝名將袁崇煥鎮守遼東一帶,帶領明朝精銳部隊關寧鐵騎叱吒關內外。
明朝吳三桂
原本吳三桂勢頭正猛,足以成為明朝末期的又一救國大將,但後來袁崇煥受皇太極設計陷害,另崇禎帝錯將明朝頂樑柱袁崇煥打入監牢,此事件令多數明朝將領寒心,其中包括吳三桂,另其對明朝的忠義之心大大減弱,間接導致明末時期出現歷史的大轉折,另滿清族趁虛而入,竊奪明朝政權。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起義進軍北京,長驅直入,連破大同、真定,崇禎皇帝恐京師難保,隨即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令其退兵寧遠,班師回京,並啟用其父吳襄提督京營。平西王稱號地位僅次於皇帝,可見崇禎對吳三桂極為重視,也可以說吳三桂手上的兵力是落敗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崇禎帝將生家性命全當賭注壓在吳三桂身上。
吳三桂奉旨增援京師,當其經過山海關,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已兵臨城下,進攻北京城了,崇禎帝也已自縊於景山,北京城淪陷,大明朝傾覆。
明朝政權覆滅後,吳三桂並未馬上為崇禎帝復仇,反而引狼入室,引清兵入關,加入到這場與李自成的混戰中,歷史也從此開始掀開新的篇章,明王朝成為了難以倒退的舊黃曆,而吳三桂也因此揹負上了明朝罪臣的惡名。
吳三桂墓地介紹
吳三桂不論是在歷史當中還是在小說當中都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大家都記得那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血氣將領,也知道那個三王之亂裡的舉兵叛清的悍將梟雄。但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最後的結局如何?死後葬在那裡?需要我們用歷史還原當年的情景。
吳三桂墓
吳三桂墓地一直以來都籠罩一種神秘的面紗,吳三桂反叛以後,在衡州稱帝,做了五月有餘同年八月十八便病死了。吳軍為了防止軍心渙散,一直到十月才公佈吳三桂的死訊,遺體秘密運往貴陽。其孫吳世璠在貴陽即位後匆匆攜遺體回到昆明。此時由於清軍全面反攻,吳世璠不得不秘密安葬吳三桂遺體。清軍破入昆明城,卻未發現吳三桂的墓地,得到的一盒骨灰也難辨真偽,不知真假。
2010年6月貴州黔東南馬家寨發現陳圓圓墓地,在此對吳家秘傳人進行訪問得知,陳圓圓墓地旁不遠處就是吳三桂的墓地。根據李治亭、王政堯、徐凱等五位專家對墓碑文的考察,碑文內容影射墓主人就是吳三桂無疑,且此碑利於康熙去世半年之後,以求躲避風頭。
至於吳三桂墓地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據吳家秘傳人講述:在清軍破城之前陳圓圓已帶領吳家子孫秘密離開,來到岑鞏縣馬家寨,並在生活避世,為了不讓外人發現這裡,只有秘傳人以口述方式流傳,至今已是10代。透過專家考核,秘傳人所講大部分皆為史實,部分無法考證。但碑文中透出吳三桂死期年號等資訊皆是吻合,所以吳三桂墓地的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
吳三桂的最終結局
吳三桂一生歷經風雨,在亂世之中搖擺於不同的政治立場,犯下了叛國大罪,而在其晚年竟也為過上安逸日子,面臨清廷削藩詔令,吳三桂重整軍隊,宣佈反清計劃,一場藩王與朝廷的拉鋸戰正式拉開了帷幕。吳三桂與朝廷的對抗持續了五年之久,兵力與物資都已殆盡,起兵之初,吳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馳騁疆場,御馬射箭,但之後的五年,日復一日的殫精竭慮,這位老人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
吳三桂結局
康熙十七年,其餘藩王勢力接連投降,僅剩下吳三桂割據雲南一隅之地,大局已定,吳三桂已無力迴天,此時的吳三桂也已年近六十七歲,面對著日益雄厚清老虎,積鬱成疾,當時吳三桂的心腹黨羽仍為死忠之士,為消減統領心中的落寞,可以隱瞞實際情況,曲意奉承。為圓其統一大業的心願,遂進諫登基皇位,以安撫軍民之心你,鼓舞士氣。一開始,吳三桂並無心考慮登基之事,但經不住其左右的反覆進諫,又無奈已是暮年,在不稱帝,恐怕這五年的混戰割據最終化為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同年三月,吳三桂在衡陽繼位,頭戴珠冠,身著紅袍,行至天壇,舉行祭天大典,雖然準備倉促,禮制不全,儀仗簡陋,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典禮最後下了場漂潑大雨,群臣掃興,典制草草收場。
沒過幾個月的光景,吳三桂在抑鬱中抱病而終,其孫吳世璠繼續帶領雲南駐兵抗衡清廷三年之久,最終全軍覆沒,三藩之亂正式結束。
吳三桂稱帝過程
吳三桂字長伯,是明朝末東北人,江蘇高郵人,身材高大威猛,能勇善戰,曾任職錦州總兵,勇猛無敵帶領二十多個家丁以少勝多打敗清軍救出父親。從此名氣大震,在京城暫住,認識許多王公貴族,官運開始通達。
吳三桂、陳圓圓畫像
1631年8月皇太極對明朝發難破淩河,吳三桂得以重任,帶領鐵騎反抗。1644年李自成大部隊殺到北京,吳三桂在去京城的路上,農民起義軍已經到達,崇禎皇帝無奈自殺。李自成勸其歸順於他,吳三桂猶豫不決,因李自成綁其妾陳圓圓,他一怒之下帶領清兵入關將李自成打敗,被清朝封為平西王,掌握重兵權。順治十七年,朝廷為削減吳三桂勢力,故想把兵權從其手中奪回,以經費不足為由,讓吳三桂減兵。吳三桂表面順從,六萬人中減了一大半,但留下來的都是精銳部隊。1673年康熙命吳三桂撤藩,吳三桂不服,帶領部下反叛,被稱為三藩之亂。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自立王朝,國號為大周。吳三桂稱帝沒多久,可惜,年事已高,在同一年的秋天病死。後來吳三桂的孫子孫吳世璠繼位,遠離北京湖南等地,留在雲南。
1681年,雲南被清軍包圍,吳世璠自殺,其他人等歸順朝廷。康熙皇帝徹底清除吳三桂的家人,包括剛出生的嬰兒,被徹底殺光,不留後患。吳三桂一生波瀾起伏,頗受爭議,別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到吳三桂稱帝背後的心路歷程值得耐人尋味。
吳三桂真的投降李自成了嗎
吳三桂在歷史人物的評定上極為尷尬,因為你摸不清他行為作風的路數,也可以說他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人,他曾經為救父親吳襄冒死殺入清軍敵腹陣營,但當李自成以吳襄性命相威脅時,他卻為救紅顏置其父生死於不顧;他曾經與滿清鐵騎作戰,奮勇殺敵,關內外皆讚頌其勇猛,當卻在明清兩國生死攸關之際,不戰投降,全身而退。
吳三桂投降李自成
如此搖擺不定之人,遇上了李自成,不知是不是因果報應。李自成數次招降吳三桂,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曾命令各個將領遊說吳三桂,花費四萬輛白銀犒賞吳三桂的軍隊,並賞賜軍隊所需一年多的軍餉,與此同時令其父親吳襄撰寫書信招降吳三桂。最終吳三桂同意招降,但是仍保持著高姿態,並試探其部下忠心,另其誓死效忠於自己,可見吳三桂投降於李自成僅為權宜之策,並非誠心,而崇禎皇帝被殺害後,吳三桂還命令將士全軍縞素為崇禎舉哀。
吳三桂反李堪比四月的天,說翻臉就翻臉,議和不久,因陳圓圓被奪一事,吳三桂成了跳腳兔子,翻臉不認人,心中的怒火促成了吳三桂莽撞行事,將清兵引入關內,借其兵力剿滅李自成勢力,中國明末的歷史大改。
吳三桂因紅顏之禍投降滿清招致千古罵名,李自成因貪圖美色而丟了到嘴邊的政權,此二人到底誰輸的狼狽,結果一目瞭然。相比之下,李自成下如此大的血本才拉攏了吳三桂,最後卻因意氣用事,功虧一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