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說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最新提出的“美育中考”概念,也能看出來,正在一步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那麼素質教育就不光是看學生的成績了,而是品質、體質、勞動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從小學開始教育方向就要發生改變了,不再以成績論英雄。
對於“素質教育”志在必得,但你會發現現在走進任何一所小學,都聽不到學生們歡笑玩鬧的聲音了,大多是安安靜靜或者是偶爾有讀書聲,這種情況下又怎麼實現“素質教育”呢?
學校“圈養式”管理模式引爭議
正常來說,每節課時間為45分鐘,下課休息10分鐘,在座位上老老實實待45分鐘,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按道理說下課都想出去跑一跑動一動,但是現在在小學校園裡,很少看到學生們活躍跑動的身影。
這是因為一些學校規定,禁止學校課間在走廊追逐打鬧,甚至要求學生課間和午休時間,除了上廁所外不允許出教室。
本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卻被學校圈養起來,一直呆在班級座位上也不利於小學生的成長髮育,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又如何實現素質教育呢?
因此學校這種圈養式管理模式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遭了大眾的炮轟,在媒體的大肆宣揚下,甚至出現了“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學生”的口號。
面對大眾的質疑,學校反懟: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出了事誰負責呢?
學校作為最直接的教育者,肯定是素質教育的先行者,當然也想要快速實現素質教育了,學校也深知圈養式課間安全不利於實現素質教育,但是也無可奈何。
而之所以實行圈養式就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學生課間玩鬧,或者是體育課做運動,有點小磕小碰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學校期間發生小磕小碰就是學校的責任。
一旦碰上較真的家長,學校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家長再利用媒體輿論給學校試壓,到時候可能一個老師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一所學校也可能就此倒閉。
所以學校這種“一刀切”的圈養式管理,也是從根上杜絕學生出現安全問題,這樣對學生、家長、學校三方都好。
分析: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學校確實很無奈,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都很愛惜,以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會對老師說:“不老實你就打他,沒事的”,而現在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會對老師說:“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我拿你試問!”
這就是區別,家長的心境變了,學校自然態度也變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問題,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既然家長一點小磕小碰都要學校負責,那隻能不給學生“動”的機會了。
針對這件事也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筆者認為,學校和家長都沒有錯,倡導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學生”的大眾更沒錯,主要是三方的態度問題,只有改變態度各退一步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學校怎樣平衡“圈養”和“責任”?
首先是家長的態度,允許孩子受傷,鍛鍊受挫能力
現在一家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很緊張孩子很正常,但是不要把孩子當成溫室裡的花朵,要懂得放手放孩子去闖去成長,在學校一點小磕小碰,或者是被老師訓斥兩句,不要急著去學校鬧,瞭解原有看是孩子的錯還事老師的錯,如果真的是老師的錯,再去給孩子主持公道也不遲。
否則一有事就是家長出面,只會讓孩子成為“媽寶男”,受挫能力差,今後進入社會遭受一點小打擊就可能一蹶不振。
其次是大眾的寬容,對學生和老師多一些包容
確實某些老師有傷害學生的行為,但是大眾不應該一杆子打死,認為所有老師都是如此,要給老師和學校更多的寬容心,不要時時刻刻盯著學校和老師的一舉一動,這樣打的壓力下,老師和學校工作壓力很大,如果因此日後沒有人願意當老師,那是非常可悲的。
最後是學校的責任感,擔負起應承擔的責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大眾是對學校嚴苛了一些,但這也是因為一些學校毫無責任感引起的,所以學校一定要把自身工作做好,才能有話語權對大眾的監控說“不”。
學校承擔起應負的責任,無論何時何地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大眾也說不出什麼了。
你對於中小學“圈養式”管理模式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分享小、初、高、大學生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點滴瑣事,如果你也對教育那些事感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喜歡研究教育的人,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