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則訊息刷遍了法學生的朋友圈。
人大法學碩士的複試成績公佈,有近30名考生的複試成績被取消。
其中甚至包括初試最高分415分的2名同學,以及一位400分,7位390分的同學。
據說這其中,還有連續考了三次、四次的同學,他們這幾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甚至可能三年內都不能再報考人大的法碩。
事件的起因,是部分考生在上午的複試後,在考生群裡討論上午的考題,給準備下午複試的同學分享經驗。
隨後,這些參加討論的考生被舉報洩題。
根據人大複試考場規則的第十四條與第十六條相關規定,複試相關內容屬於國家機密級事項,不應向他人透露內容,且以任何方式轉發。否則將取消考試成績,同時計入考生誠信檔案,三年內不得再考。
因此這些在群內討論試題的考生受到懲罰,被取消複試成績。
那些分享經驗的考生許是出於好心,但違反了規定是事實,雖然很遺憾,但也只能道句“吃一塹,長一智”。
遵守規則,有時候也是在保護自己。
01
關於成長
何似:太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罔顧規則的好處,卻忘了規則被漠視背後的風險;只知道在悲劇釀成後惋惜,卻在悲劇釀成前不以為意。有時候,遵守規則,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有規則意識,不只是對社會更是對自己負責。
何似:內耗是成長的大敵。 長期保持著自我懷疑、擔心焦慮、抑鬱消極、猶豫不決的心態,個人就難以成長。
何似:認清自己的底線,守住自己的底線。
02
關於生活
何似:做任何事,方向選擇是前提性問題。我們聽過“南轅北轍”的故事,即便地球是球形,最終仍然能到達,但浪費了時間和其它資源。我們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這就不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也就是說,方向選錯了,輕則浪費資源,重則一開始就註定失敗。因此,決策之前需要充分考慮:有哪些方向可以選擇?要怎樣才能確定方向?
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193:思維導圖》裡提到:很多人畫出的思維導圖,形似思維導圖,本質上是不準確的概念地圖。因此,我們要認清概念地圖和思維導圖的區別,比較各類視覺化工具的共性和差異,總結自己的運用經驗。
何似:過去的就讓它們過去,前事不計,為未來而努力。
03
自我反思
何似:工具的發明和運用,既反映人類總體水平,也能區分出個體能力的高下。雖然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工具,但工具思維的運用水平卻有高下之分,這也就顯著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工具運用和發明水平,進而顯著影響一個人的能力水平。
何似: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當你覺得憤怒時,和對方說哪些行為讓你感到不滿,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對方分享你的期望,表達你現在的需要並說明原因等等。我們要做到的從來不是不要憤怒,而是學會正確地表達憤怒。
何似:不同的立場、視角,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覺得最合適的答案,兼聽則明,我們要做的就是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