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費學”“原價上千元現價十幾元”的線上教育課,是不是令人心動?記者近日瞭解到,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家長帶娃在家上網課,線上教育迎來春天。然而,紅火發展的背後,部分機構頻頻出現誘導消費、師資存疑、虛假宣傳等亂象,不同程度上擾亂了線上教育市場。市消協人士就線上教育消費存在的問題,對廣大市民進行提示。
“掃碼新增課程顧問老師微信,免費領取價值388元外教課”“1元瘋搶名師課程,教材包郵送到家”“多虧了××閱讀,孩子愛閱讀,會表達,現在0元送”……“現在朋友圈裡越來越多這種線上教育的廣告,不僅微信社交群裡有,一些App裡也隨處可見,簡直太多了。”提起源源不斷的線上教育廣告,市民陳女士頗為無奈。她告訴記者,一開始看到這些誘惑力極強的線上教育廣告時,覺得很實惠,就輸入電話號碼進行諮詢,但發現並不適合孩子,就沒有報名。可是此後每隔一段時間該培訓機構的銷售就打來電話,催促試聽報名,陳女士不堪其擾。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這種情況並非個例。不少市民反映,曾經上過或沒上過的各種線上培訓課程,只要留下過電話號碼,就會經常接到各種機構打來的電話催報試聽。更讓家長鬱悶的是,被低價吸引報名的家長,後續如果不續費,也面臨被電話“轟炸”的局面。
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寒假前,孩子學校發通知說有某教育機構為該校學生提供公益課,並讓孩子們下載App觀看。我跟著看了,發現就是誘導消費。”幾位給孩子報過線上課的家長表示,一些線上教培機構教師資質成謎。其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自己多方調查發現,給孩子上六年級課的那位被機構稱為“重點學校的老師”實際上只是幼兒園老師。
此外,“交費容易退費難”也是廣大家長對於線上教育的共同感受。不少家長反映,有些小型線上教育機構的合規性和穩定性相對較差,“續課天天問,退課不見人”成了不少機構共同的槽點。一些線上教育機構採用預收費模式,需要使用者一次性充值。一旦這些機構出現問題,家長很難追回錢款。
市消協人士表示,2020年線上教育投訴呈爆發性增長。根據投訴分析,提醒廣大消費者:首先,要正確看待線上課程,可以抱著體驗(試聽)的心態,對於孩子的資訊要注意進行有效保護,適度提供個人資訊,避免日後受到干擾;其次,試聽過後要有所選擇,籤合同時要仔細檢視條款,尤其是涉及退費、更改課程時間等與自身利益高度相關的條款,必要時進行截圖;此外,付款前要考查經營者的信用,可以登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或本市市場監管部門的相關平臺瞭解市場主體信用情況;付款時不要向個人賬戶支付,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支付,避免大額付款;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一旦遇到侵權問題,可向相關主管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
作者:王紹芳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