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傑出軍事家,向來為歷代精英所推崇,素有兵仙之美譽。但要說他具體有哪些突出優點,恐怕也是見仁見智了。
我認為韓信的優秀主要體現在下面3點:
戰無不勝的傲人戰績
當然,歷史上戰無不勝的將領有很多。然而,很多都是中途退場,或者中間進場。縱觀韓信,從劉邦還定三秦,一直打到垓下之圍。韓信一直都是獨立軍團作戰。到中後期,甚至比劉邦主力還要強。
很多將領因為主觀原因或者客觀原因,未能參與一些重要戰役,而“僥倖”獲得戰無不勝的美譽,其實真實實力未必能達到。然而,韓信無論是打章邯、陳餘之流,還是正面對抗項羽,所過之處,一馬平趟。
如果說別的將領都是電影或者電影系列,那麼,韓信就是電視連續劇,直到劇終的那種。這個很難得,你細細體會。
用兵如神,化腐朽為神奇
能用這個詞的,上下五千年,也就2人,韓信是其中一位,另一位也是集歷代軍事精華於一身達到開創新打法的現代軍神。
什麼叫用兵如神?
①兵法計謀運用如神
比如井陘之戰,濰水之戰,能用計,就用計,且能成功。《孫子兵法》背得再熟,上戰場一打就輸,不算啥本事。好多人說,韓信打得都是弱對手,啥叫弱對手?
韓信、劉邦、項羽參與的是個迴圈淘汰賽制。什麼意思?
開局,可能分若干組,單迴圈淘汰,比如,分成有劉邦、項羽、韓信三個小組,無疑,最後,這3人都勝出,那麼,這3人就是前3名,當然,第二名和第三名,可能理論上來說,有可能很水,但唯獨第一名是實至名歸,一路過關斬將。
我們看,最後,劉邦肯定是最先承認他的軍事水平不行。甚至,韓信當著他的面還敢噴他,說老劉也就將10萬兵。
剩下韓信與項羽:結果韓信勝。
可能還有人不服,說項羽如何厲害厲害。那麼,我們看看韓信和項羽是怎麼PK。
其實,在韓信之前,劉邦的仗都是不成體系的瞎打。
自從韓信來了以後,制定漢中對策,從此,開始按劇本演。韓信從一開始,就是制定的“縛虎”策略,即,南北兩路,戰略包圍,南線糧草制約,北線降伏燕、趙、魏、齊,一方面防止為敵所用,同時,也為我方提供大量兵源補充。光《史記》中就提到劉邦曾多次找韓信借兵。中線,劉邦正面粘住項羽。這一切都是韓信為項羽量身定做的計劃。
在這種大戰略指導下,先是還定三秦,一切順利,然後,劉邦開始飄,去彭城浪了一圈,被項羽打成殘。韓信收拾殘兵與劉邦在京、索之間,大敗楚軍。此時,韓信向驚魂未定的劉邦重提他的漢中對策,劉邦擦擦汗,欣然同意,給他3萬兵卒。這就是韓信的一切家底兒。
然後,開始實施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然而,劉邦負責將項羽吸引在滎陽附近,乾耗。明著是劉、項正面相持,暗地裡,南絕糧道,北邊收魏、代、趙、燕、齊五國,形成戰略包圍。劉邦也只是韓信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已。依著劉邦的想法,不就是東下彭城,去浪嗎?
最終,項羽就是敗於這種被大包圍包了餃子的計謀,而不是等到垓下之圍,漢軍人多,項羽人少。我相信,在項羽從滎陽這邊撤軍時,心裡已經明白自己輸定了。要不然,他會認輸嗎?
②善於治兵:迅速招募,迅速完成訓練
練兵速成,而且威力驚人。韓信在這方面的優勢有這2個:
善於收服招募兵士,
善於訓練兵士。
而且都是在極短時間內就能投入戰鬥。韓信在極短時間內,會把新收兵將訓練好(除了常規對戰技能,主要是訓練陣法),管理好(多多益善)。至今流傳著韓信帶兵的傳說: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3人。韓信很快說出人數:1004。
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由於韓信老打勝仗,招牌很響,更關鍵得是找點很準,所過地區,都是兵源相對充足的地區,因此,可以迅速吸引大量兵源;韓信善於練兵,也善於指揮管理軍隊,這麼多的兵源,到了韓信手裡,可以迅速組成新的有生力量,而且,這基本全賴韓信的指揮與訓練,對糧草等其他條件依賴程度極低,這大概要歸功於韓信的計算能力,能夠輕鬆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這裡面,韓信是憑藉軍事指揮技術領先,對敵人取得軍事壓倒性優勢的。當然,韓信的帶兵方法,練兵方法大多都失傳。從這些細節中,我們也能體會到,韓信所學,肯定是其他將領所不具備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學生(要貨真價實,不是上課總睡覺,老想泡妞那種水貨),肯定要比一個小學生的知識上限高很多。
像這種點兵的問題,如果按韓信的方法,只需要幾分鐘的站隊、組隊時間,而要一排排的數,沒個半把小時,都數不過來。
那麼,練兵時間短,效果如何呢?
背水一戰,韓信所帶士兵並沒有慫。其中關鍵原因有3個:1、置之死地而後生,激發戰鬥潛力(但這肯定有持續時間上限);2、有騎兵繞後;3、對繞後騎兵與河邊士兵的配合時間把握到位,否則,太快插旗,敵人就會警覺,快速回援,前功盡棄,如果插旗太慢,等河邊計程車兵都跳了河,也就不用插了。出奇制勝,拿下滅趙關鍵一戰。
濰水一戰。不是很多人都說項羽那邊的大將都很厲害嗎?分跟誰比,分在什麼地方打。到了韓信的主戰場,你只能哭。作為大將,最基本的才能就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果韓信手下有兩個像項羽這樣的大將,我估計他打趙國,可能也會用騎兵突襲。不是沒有嗎?沒有飛機、大炮,還要打勝仗,才難。但有兩個人就做到了。像濰水之戰,面對悍將龍且,韓信採取誘敵深入,然後,利用濰水作為天然防護,將其阻斷歸路,甕中捉鱉。直接拿下。
善於科技創新,讓韓信輕鬆實現出奇制勝的效果
首先,我得說,這裡說的辦法,未必是韓信第一個使用的,也就是未必是他自己創造的。但流傳,肯定是從他這裡傳出來的。
比如,推陳出新。就是管理糧食的科學方法,一般的思維是糧倉只有一個門,而韓信的主意是,前後掏兩個門,車子推進去,找地方一放,需要轉移了,直接從對面的門,推出去。想要哪邊的車先出來都可以。別看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在當時,卻是創舉。你想想一個門的話,先進去的往往都是陳舊的糧食,需要先吃,或者晾曬,但想推出來,可難了,必須把新糧食也折騰一遍。那麼多運糧、管糧計程車兵,因為這事兒,都做多少無用功。
還有,在滅魏之戰時,韓信還發明瞭一種渡河的特種器具,叫木嬰。有了這種工具,戰法立刻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其實,②③兩點,可以總結為科學治兵(比如點兵快,),科技加持諸軍事。韓信打仗,更多的是用一些“黑科技”,輔以出其不意,運用精熟的戰法。只要你沒有學過類似的“物理”“化學”“數學”“自然”“地理”,吃虧估計是跑不了。
總結:
所以,總結一下,韓信有多牛,其實也不怎麼牛,他只是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他熟練背誦乘法口訣表(孫子兵法);
他精通小學地理、小學數學、小學自然(物理);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鬼點子,小創作,這些本來是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都被韓信拿到了戰場上。沒想到,敵人連繫統的小學都沒有上過,也不知道製作小泥人、風箏、布娃娃啥的。
以我看來,僅此而已。
最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韓信長期混跡於項羽、劉邦軍中的底層。使他得以打磨心性,做事有足夠的耐性;對軍中事務有著深刻理解與見識,特別是對下層士兵的疾苦與心理相當瞭解,這使他很多計策都得以順利實施;這麼多年不得志,使逆境中的韓信,毫無疑問地將自己的憑生所學練至精純;這種逆境也使他憋足勁,只待時機一到,一解胸中悶氣。這樣一個軍事奇才,恰逢其時,磨其心志,精其業務,拓其新境(科技小發明等),帶著他的韜略,短短數年就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不得不說,韓信是我國軍事史上少有的偉大人物。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