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張建海那標準的“倫敦腔”英語更讓人感到神奇的是,他的英語完全無師自通,沒有去過一天輔導機構,純靠自己的興趣。
文 | 王仲昀
差不多從2017年開始,上海浦東機場的機修工張建海在工作中和外國機長用英語交流時,總是被問:“是不是出生長大在倫敦?”對於這樣的問題,張建海笑著回答,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從來沒有去過倫敦。
聽到答案後,老外機長連連發出“Amazing(神奇)”的感嘆。的確,比張建海那標準的“倫敦腔”英語更讓人感到神奇的是,他的英語完全無師自通,沒有去過一天輔導機構,純靠自己的興趣。近日在網路上走紅後,有網友更是評論:“這口音,秒殺一眾英國留學生!”
“倫敦腔”源自追英劇的愛好
今年32歲的上海人張建海,大學就讀於中國民航大學航空裝置維修專業。畢業後,他和這個學校很多學生一樣,去往機場工作。
很多人看到影片,猜測張建海是不是專門報班學過英語。“我平時工作已經忙了,根本沒時間精力再去報班專門學。”張建海告訴《新民週刊》。沒去過輔導班,沒有老師教,那他的英語是怎麼學的?張建海表示,這完全源於他的“追劇”愛好。“平時在機場工作之餘,我喜歡看歐美的影視劇。一直看一直聽,漸漸開始模仿。”
工作時的張建海 受訪者本人供圖
“上大學時,我學英語還只是為了應試,對付四六級。後來工作後,沒事看看劇,才有了學英語的興趣。”大概2014年前後,張建海的這種興趣越來越濃厚。不僅看的時候遮掉字幕,還在空閒時間用英語和自己對話。有時生活中遇到某種場景,他就用英語問自己:“這種情況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就這樣,不去輔導機構,張建海自己創造了學英語的日常情境。
至於廣大網友津津樂道的“倫敦腔”,只是張建海更偏愛英劇。“神探夏洛克,唐頓莊園,這些我都喜歡看。一邊看,一邊模仿他們說話。沒有刻意追求什麼‘倫敦腔’,不過確實更喜歡這個口音。”
一開始,遮掉字幕後,張建海只能看懂英劇中三四成的內容,而經過幾年磨鍊,如今他已經能看懂大部分。能看懂越來越多內容的同時,他也愈發敢於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與外國同行交流。在機場,張建海主要負責飛機的裝置例行檢查,難免和飛機的機長打交道。“這兩年,就陸續有外國機長跟我交流時,總以為我是什麼出生在倫敦的華人。我只好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到現在我都沒去過倫敦,以後有機會我倒挺想去看看。”
今年9月在網上走紅後,很多網友跟他請教學英語的經驗。“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最好不要把學英語當成一項任務,而是假裝自己在玩遊戲。遊戲能激發自己的興趣,而興趣才是長久學習的動力。”張建海說。除了在看劇時遮字幕,他還會經常看BBCNEWS等外國新聞報道。“新聞報道一般會涵蓋社會生活各種領域,這也非常適合我們自己培養學英語的環境。”
“底層機修工”
“底層機修工”,這是張建海的抖音暱稱。他自己運營這個賬號不到一個月,其中點贊數最高的兩條影片,已經接近10萬。對於近來引起各媒體廣泛關注,他表示有點意外,也有點開心。
“今天的天氣很好,但也很熱!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機場裝置是——梯子!”影片中,張建海站在機場地面,對著手機用英語說出了這句話。今年8月底開始,張建海在抖音上傳一些自己用英語錄制的影片。除了討論學英語的方法,這些影片另一大亮點,便是從一個機修工的視角,向網友展示機場的各種專業裝置。
“我自己平時就喜歡玩抖音,現在平臺上也有不少分享英語學習方法的短影片。今年8月份,我就想自己嘗試傳一些影片,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分享一下英語學習。”張建海告訴《新民週刊》。沒想到,一開始上傳四個影片後,他的抖音粉絲便飛快增長。機場工作的特殊性,加之傳神的倫敦口音與表情拿捏,最終使得張建海迅速“出圈”。
雖然“底層機修工”這個暱稱在他看來沒有太多特殊含義,只是臨時所想,但多少能讓人聯絡到這一行的工作環境。在走紅前,張建海已經在上海虹橋與浦東機場工作了近十年。前兩年,曾有過一條在三伏天停機坪的地面上“煎雞蛋”的影片在網上引起熱議。而無論高溫還是嚴寒,這些早就成了張建海和同事們的日常。
夏天時,天氣預報37度,但由於陽光直射,加之各種發動機尾氣,停機坪的地面溫度可能超過50度。到了冬天,半夜裡寒風刺骨,機修工人又沒有什麼地方躲藏。張建海對這些已經習慣,而如果讓他選,他還更喜歡在夏天工作。“冬天時衣服穿太多啦,我們這種工作總是要鑽來鑽去,就非常難受。”
“我們上班一般有兩種分班。早班是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晚班的話,是從晚上五點到第二天早上六點。每當有飛機降落,我和同事就會進行例行檢查,如果沒有遇上故障,一般一次班我們會被分配三次這樣的檢查。”張建海說道。這些年英語水平不斷提高,也給他的工作帶來了改觀。“很多培訓手冊都是全英語的,一開始看不太懂,現在專業詞彙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有網友一直問我,為什麼錄影片時聲音總是很大?因為停機坪太吵鬧了!”操練著標誌性的倫敦腔錄完這條影片,張建海又和同事一道,走向了陽光下的停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