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孩子們就要回歸/進入幼兒園了。每年此時,各幼兒園的大門口都難免會上演娃娃們的“哭鬧大戲”,有默默流淚的,有撒潑打滾的……愛子心切的家長們看到此番場景,心中也是百般滋味——
孩子哭得太傷心了,怎麼辦?
這樣留TA一個人,能行嗎?不會哭上一整天吧!
好像還能聽到TA在哭,要不要再回去看看?……
究竟怎樣跟孩子說再見,才能緩解他們對於短暫離別的不適應,不至於讓告別時刻每每出現“大型抓馬現場”呢?
做好心理準備:寶寶入園哭鬧,是正常的
說起寶寶入園就哭鬧的原因,繞不開“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指孩子和主要養育者分離後產生的一種情緒。對於孩子來說,入園意味著TA要離開熟悉的“家”和親近的“家人”,進入陌生的環境、面對尚未熟悉的老師同伴,再加上對幼兒園“固定化”的生活不習慣,且吃飯、睡覺等自理能力不足,這種不安全就會導致“分離焦慮”的產生,讓孩子不自主地哭鬧。
即使在入園前,已經給孩子做了心理建設,但真正到了入園的那一刻,大機率TA還是會哭哭啼啼;而且,這種因為分離焦慮而引發的哭鬧行為,在開學後的一週內,甚至半年內,可能會反覆出現。這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正常現象。
跟寶寶告別,正確方式看這裡——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對兒童的分離焦慮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並將分離焦慮劃分為三個較明顯的階段:
第一階段:反抗——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第二階段:失望——斷斷續續,仍在哭,但大吵大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第三階段:超脫——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媽媽又會表現出悲傷。
只有當孩子順利度過以上三個階段,才能真正釋然,分離焦慮才會得到緩解。但如果在分別時,家長表現得戀戀不捨,誘發孩子焦慮的因素就一直存在,這個問題會始終“無解”;因此,在開園的這一天,正確做法是——溫柔且堅定地和孩子告別。具體而言,以下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出門時:
早晨,像往常一樣叫寶寶起床、穿衣服、洗漱裝扮、吃早餐;在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套流程後,給寶寶換鞋、背上小書包,出門上學。早上的安排應妥善有序,既不要匆匆忙忙,也不要拖拖拉拉,以免增加孩子的“焦慮感”。另外,送寶寶入園的人選,可以事先和寶寶討論選出,儘量不要“全家出動”。
路途中:
不要一味跟孩子說“別害怕”“要聽話”,而是多和TA聊聊開心的事,或講講從前自己上學時的趣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此外,家長還可以跟孩子講講幼兒園的生活,有新的小夥伴一起玩,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讓TA認識到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
入園時:
在確認孩子被所屬班級的老師“接管”後,家長應該平靜地跟孩子道別;如果孩子哭了,也儘量不要流露出“悲傷”情緒,而是要溫柔地告訴TA “等放學時間到了,就來接你”,然後快速轉身離開。
溫馨提示: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入園時帶上“心愛”的小物件(可提前向老師瞭解,初入園時是否可讓孩子帶著自己的依戀物),像常用的水杯、喜歡的玩具、安撫巾或枕巾等,幫孩子逐步建立起與全新生活情境之間的情感聯結,緩解其初入陌生環境中的不安全感。
入園時的5大告別“禁忌”,千萬別做!
即使做好了心理建設,在看到孩子哭鬧時,家長還是很難輕鬆“脫身”。然而,哪怕孩子哭得再厲害,以下行為也不建議家長做——
一“忌””
偷偷溜走
有的家長或因看到孩子哭鬧心生不忍,或著急趕去上班,會趁寶寶不注意偷偷溜走。這種行為看似減少了誘發分離焦慮的因素;但當孩子緩過神後,發現家人突然不見了,可能會更難過。
建議這樣做:
在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前,家長可以告知孩子,“等你睡完午覺、吃完小點心後,我就接你回家啦”,幫助孩子明白——進入幼兒園,我們也只是在白天短暫地分離;放學後我就來接你,說到一定做到。
二“忌”
拖泥帶水
在和孩子告別時,切莫過多流露出不捨和難過的表情,也不要“一步三回頭”。父母的“戀戀不捨”,可能加劇孩子的焦慮;而且反反覆覆的擁抱和安撫,只會消耗時間;可能到最後,正式告別卻會變得非常匆忙和敷衍。
建議這樣做:
用專屬的“儀式”鼓勵安撫孩子,比如愛的抱抱或魔法親親,在輕快地和孩子說再見後,堅定地轉身離開。
三“忌”
哄騙利誘
家長千萬不要騙孩子,說什麼“馬上就來接你了”“今天上完,明天就不來了”…….這些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園而編造的謊言,會“榨乾”親子之間的信任,讓孩子越發不喜歡新環境。另外,也不要用好吃的、好玩的作為獎勵“誘惑”孩子;時間一長,這些“糖衣炮彈”就沒有效果了!
建議這樣做:
正面回應孩子的情緒,理解TA面對陌生環境的緊張和不安,告訴TA“我也捨不得你,會想念你的,我的心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實在想家想爸爸媽媽,可以看看全家福照片,等放學我們就能見面了” 。
四“忌”
強勢鎮壓
看著孩子撒潑打滾、怎麼勸都無用時,有些氣頭上的家長可能會跟孩子撂狠話:“再哭就不來接你了!”“別人都不哭,就你哭”……這些恐嚇否定的言語,只會火上澆油,增加孩子內心的難過和挫敗感。
建議這樣做:
肯定和理解孩子不捨得離開家人的心情,跟TA說“如果你傷心想哭,我可以陪你一會兒;等心情平靜了,再進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放學後,我們就可以再見啦!”
五“忌”
心軟妥協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哭鬧不止會一時心軟,一再推遲入園時間,甚至可能會想“也許TA明天就願意上學了呢”。事實上,家長一味心軟妥協,更可能讓孩子“得寸進尺”,而使後續入園變得更加困難。
建議這樣做:
堅持按時送孩子入園,讓TA認識到“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上幼兒園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長此以往,就能幫孩子養成好的入園習慣。
孩子入園時,不少家長也會“焦慮”,有些甚至表現在行為上,如“逗留偷看”、“叮囑不停”、“自己也哭”等等。還請爸爸媽媽們先擺正“孩子入園是成長過程中必經一步”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安撫和勸導,助娃更開心、更自然地享受幼兒園新生活。相信在家長們正向的引導下,孩子們在入園時灑下的淚水,終將會成為他們成長根基的重要灌溉!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上海科學育兒指導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