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
其中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
整理與收納、家庭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
日常生活勞動”等學段目標,
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教育部官網截圖
相關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另據@中國新聞網 訊息,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在5~6年級,烹飪與營養方面,學生要用簡單的炒、煎、燉等烹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能根據家人需求設計一頓午餐或晚餐的營養食譜,瞭解不同烹飪方法與食物營養的關係。
對於新方案的這一變化
不少70後、80後網友直呼:
“多年前的勞動課,如今又回來啦!”
▼
“看完都想回去上小學了……”
▼
很多人表示:
“從小學習生活技能,很有意義!”
▼
有網友羨慕中還帶有一絲慚愧
“煮飯簡單,炒菜難
我這麼大人還不會換燈泡~”
▼
也有很多網友
對於如何完成、考核這些技能
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
新聞+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40年變遷史
其實,勞動教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以貫之的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實施渠道是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並輔之以課外勞動、與有關學科教學的結合。勞動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來看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40年變遷史。
第一階段:勞動技術全新亮相,小學四五年級每週一節勞動課。
1981年3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頒佈,規定:一、二、三年級學生可在課外時間,適當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性勞動。小學四、五年級開設勞動課,每週1課時;另外,每週勞動1小時,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或簡易勞動。
第二階段:勞動成為全面發展的重要板塊,中小學校建起勞動基地。
1985年國家教委組成後,明確提出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第一次提出把“勞”字與德、智、體、美並列為五育的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為了確保中小學上好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1987年,國家教委頒發中小學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到1990年底,多數中小學校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生產勞動基地,全國共計有學農基地45.2萬個,工廠7.7萬個,第三產業9萬個。
第三階段:取消獨立設定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勞動課趨向地方特色化。
1994年7月,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精神,國家教委印發檔案規定:小學在三、四、五、六年級開設勞動課,每週1課時;初中各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每週2課時;高中各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每學年4周。到2000年1月,教育部在釋出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取消了必修課中勞動技術課的單獨設定,改設了包括四部分內容(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社會實踐)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是勞動教育課程自1955年單獨設定以來第一次被取消。
2001年6月,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同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許多地方的中小學除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外,還專門開設了富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勞動課或勞動技術課。
第四階段:勞動教育納入相關課程,每週不少於1課時。
教育部於2015年7月發出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鼓勵家務勞動。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提到,要大力加強勞動教育,將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制度建設作了系統設計和戰略部署。在勞動教育時間上,《意見》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安排必要的勞動實踐,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齊魯晚報、教育部網站、@新華網、@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