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勸學》《師說》《赤壁賦》《登泰山記》《夢遊天姥吟留別》
一、通假字過關
1.輮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曬乾。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天賦,資質。
5. 傳道受業解惑 :同 授,傳授。
6.句讀之不知 :同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
8.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
9.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10.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
11.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通'彩')
12.石頭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圓')
13. 列缺霹靂 (列:同“裂”,分裂。)
二、古今異義詞過關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 今:長子、長兄等)
3.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 今:一般指蟲鳴)
4.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 今:表原因)
5.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 今:色彩)
6.悽悽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 今:朝向前方(面)
7. 蚓無爪牙之利 (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8.金就礪則利 (金:古義:金屬製品,此代指金屬製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9. 學者:古:求學的人;今:有專門學問的人。
10.從而:跟隨(他)並且 :今:表因果的連詞。
11.無:無論;今:沒有。
12.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許多人。
13.小學:古:在小的方面學習;今: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
14.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著,不需要。
15.陽穀皆入汶(古義:山南水北謂之陽。今義:陽光,表面上)
16.至於泰安(古義:由'至'和'於'組成,到達。今義: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17.多平方(古義: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義:數學用語)
18.煙濤微茫信難求 信:實在
19.雲霞明滅或可睹 滅:暗
三、詞類活用過關(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規律:名詞在動詞前)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向西。東,向東。
(4)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西,向西;東,向東。)
(5)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在夜裡)
(6)對此欲倒東南傾(東南:向東南)
(7)訇然中開(中:從中間)
(8)古來萬事東流水(東:向東)
2.名詞作動詞(規律:句子無動詞,名詞後加賓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2)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下,低於,名詞作動詞。
(3)下江陵,順流而東:下,攻下,名詞作動詞。東,向東進軍,名詞作動詞。
(4)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5)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6)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燭,照,名作動)
(8)虎鼓瑟兮鸞回車 (鼓,打鼓)
(9)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事,侍奉)
(10)雲青青兮欲雨 (雨,下雨)
3. 名詞意動(規律:無動詞,是主觀認為動詞)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耽:以------為師,意動用法。
(3)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侶。友,以……為友。
(二)動詞的活用(規律:無動詞,是動詞使動)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舞。“泣”,使……泣。
(3)慄深林兮驚層巔:(慄,使……戰慄;驚,使……驚)
(4)熊咆龍吟殷巖泉(殷,使……震響)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在主語和賓語的位置)
(1)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5)是故聖益聖,愚益愚(第一個聖和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規律:句子無動詞,形容詞帶賓語)
(1)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2)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3)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作動詞,顯出白色
3.形容詞的使動
(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數詞作動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動詞,專一)
四、句式過關(一)倒裝句
1.狀語後置(規律:動詞+於或者乎+名詞)
(1)轉徒於江湖間(於江湖間,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2)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於穆,曹二善才,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5)而恥學於師
(6)師不必賢於弟子
(7)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8)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2.定語後置句(規律:名詞+之+形容詞;或名詞+形容詞+者)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2)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即“凌茫然之萬頃”。
(3)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即有吹洞簫之客。
3.賓語前置 (規律:賓語+之+動詞;賓語+動詞;介詞賓語+介詞)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動詞賓語前置,不知道句讀,不能解惑
(2)何為其然也:介詞賓語前置,“何為”即“為何”。
(3)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安”作賓語,賓語前置。
(4)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 “何”作賓語,
4.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即“予懷渺渺兮”。
(二)省略句:翻譯時不完整
(1)使(之)快彈數曲
(2)沉吟放拔插(於)弦中
(3)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4)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5)(餘)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省略句)
(6)多松,生(於)石罅(省略句)
(7)餘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三)被動句(規律:翻譯需要加“被”字,被動詞“於”或無被動詞)
(1)感斯人言(被感動)
(2)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被雕刻)
(3)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4)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動句,“於”,被。
(四)判斷句(翻譯加“是”或“不是”,標誌詞“者”“也”,或單字“也”)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2)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3)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判斷)
(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判斷)
(6)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7)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判斷句)
(8)餘所不至也(判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