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曹操的謀士郭嘉只活了三十三回,卻一直在三國迷中間有著超高人氣,不少人都認為郭嘉才華橫溢,洞察人心,是奇士鬼才,甚至於不少人認為官渡之戰、平定北方,那都是郭嘉的功勞,官渡之戰前的《十勝十敗論》更是經天緯地之言論!如果郭嘉能多活幾年,赤壁之戰,曹操根本不會敗在周瑜、諸葛兩個小兒手中,至於郭嘉早亡,那就是天在滅曹!
如此言論,不一而足,為了鼓吹郭嘉之天縱大才,因為郭嘉死在公元207年,而諸葛亮恰好也在公元207年被請出山,甚至有人發明了這麼一句諺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好像諸葛亮世間所忌憚者,唯有鬼才郭嘉而已,他算定了郭嘉在今年會死,所以才選擇在27歲這年追隨劉備出山……
因為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就能得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樣一個結論,按照這個邏輯,其實郭嘉也是因為一個謀士死了,才膽敢出山,那便是曹操曾經大愛的謀士戲志才!
一、郭嘉其實只是戲志才的替補
《三國演義》裡,郭嘉能夠出山,是荀彧向曹操推薦了程昱之後,程昱向荀彧謙遜道:自己孤陋寡聞,不足當您之薦,您有位叫郭嘉的老鄉,是當今賢士,為什麼不羅而致之?荀彧才猛然醒悟,趕緊讓曹操徵辟郭嘉,共論天下之事。
然而《三國志》裡,郭嘉出山卻不是為此,而是曹操在前面說的這位戲志才死後,向荀彧哭訴世間再也沒懂自己的人了,荀彧這才推薦了自己的老鄉郭嘉,郭嘉也因此得以出山。對於這一節,《三國志》只有寥寥數語:“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也就是說郭嘉其實戲志才的替補,戲志才不死,郭嘉都沒機會出山!
因為《三國演義》裡並沒有出現戲志才這個人物,所以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此人的存在,正史裡記載,戲志才跟郭嘉一樣,是荀彧的潁川老鄉,又都是士族子弟,因為精通謀略,曹操對他十分倚重,可惜他跟郭嘉一樣,英年早逝,他死之後,曹操十分傷心,來了郭嘉以後,曹操心才寬慰!
二、曹操為何偏愛戲志才和郭嘉?
戲志才死後,曹操對荀彧哭訴“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其實各方諸侯裡面,曹操帳下謀士最多: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都是足智多謀的王佐之才,為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戲志才一死,曹操竟然要哭訴“莫可與計事者”呢?
要小編看來,可能是因為曹操這幾大謀士裡,荀彧清高正直,荀攸忠厚謙遜,程昱剛毅暴戾,賈詡低調圓滑,前兩個是端方君子,可以“近”,卻無法“親”,後兩個卻讓人無法心生親近,而戲志才和郭嘉就不同了,胸懷大略的同時,還有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跟曹操可謂是剛好臭味相投!
《三國志》記載,御史陳群屢次向曹操參郭嘉,說郭嘉“不治行檢”,郭嘉卻毫不在意,依舊如故,曹操嘉獎陳群能夠持正,卻同時更加愛重郭嘉。所謂“不治行檢”,應該就是不拘小節,放蕩不羈,好色嗜酒之類的,而《三國志》記載,戲志才也跟郭嘉一樣,“有負俗之譏”,正是這點,恰好投了曹操的緣分,曹操才會將二人引為知己,要知道曹操也曾是飛鷹走狗,遊蕩無度的不良少年!
比較著名的事件就是曹操和袁紹兩人趁天黑去人家搶親,先是大喊抓賊,調虎離山,然後趁機揹著新娘往外跑,被主人家發現後,兩人慌不擇路,袁紹又不小心掉到泥坑,怎麼爬也爬上不上來,眼看追兵就要趕到,曹操急中生智,指著袁紹大叫,快來抓賊,偷新娘的賊在這裡!袁紹大吃一驚,狗急跳牆,一躍之下跳出泥坑,曹操在旁邊哈哈大笑!
因為看不慣曹操這些浪蕩行為,曹操的叔父屢次向曹操父親告狀,於是曹操想了一個計策,有次在路上看到自己的叔父,就假裝口眼歪斜,叔父問他咋了,他就說自己中風,叔父趕緊回去告訴他父親,他父親過來看視,卻見曹操一切正常,父親問他情況,他就說我從來沒中風,那是叔叔故意說我壞話。
正是因為這些狡獪浪蕩的行為,曹操的小名也從“吉利”,變成了“欺上瞞下”的“阿瞞”,如今看到戲志才跟郭嘉兩個,都像年輕時候的自己,曹操對他兩個,自然更親些,因為跟他們在一起,曹操才能完全釋放自己!
所以說曹操愛重郭嘉,哪裡就是因為郭嘉厲害到“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了?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痛哭“惜哉奉孝,痛哉奉孝”,恐怕也並不真在說若郭嘉在,赤壁之戰就不會失敗,而正是像毛宗崗所說的那樣:“哭典韋之哭,所以感眾將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眾謀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