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清朝乾隆年間大臣和珅是除了乾隆以外權力最大的人,但是這一切隨著嘉慶皇帝的繼位慢慢地都發生了改變,最終結局就是嘉慶皇帝賞給了和大人三尺白綾,結束了和珅的一生。
那很多人就會問了,和珅那個時候權力如此之大,為何不早早的巴結嘉慶皇帝呢,如果早早地巴結嘉慶,說不定和珅也不會落得如此田地了。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何和珅不巴結嘉慶。
第一:和珅早先也不知道嘉慶會當皇帝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因為遲遲沒有立儲,發生了九子奪嫡的事情,雍正繼位後,對於九子奪嫡的場景歷歷在目,非常擔心自己的兒子也會為了皇位發生類似的事情。
於是雍正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皇位繼承人的名字寫下來,放到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面,等到自己嗚呼的時候,大家拿出這個遺旨就會很清楚的知道,下一位皇帝是誰了。
但是這個方法也只有雍正用過,到了乾隆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乾隆執政的前幾年倒是一切正常,乾隆也按照父親的辦法,沒有過早的立太子,但是隨著乾隆在位時間的不斷增長,慢慢的在朝野中就有了立太子的呼聲。這種呼聲尤其是到了乾隆40年左右的時候尤為強烈。乾隆一看這事是壓不住了,於是下旨說道:“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這話是啥意思呢,這意思就是說,我的皇祖康熙在位61年,我不敢和他相比。若是上天眷顧,到乾隆60年的時候,我的壽命也就是85了,那個時候我會立太子並傳位給他,我退位賦閒。
這話說得雖然沒有意義,但是大家還不能反駁。先看乾隆這話,自己能不能活到85還不一定呢,雖然在位時間不會超過康熙,但是康熙是八歲繼位,乾隆繼位的時候都25歲了,倆人能一樣麼?但是大臣們還不敢反駁,誰要反駁這不是咒著皇帝死麼,這還了得。
所以說,在乾隆85歲前,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皇帝是誰,包括和珅。當時的和珅權勢滔天,富可敵國,一心一意為乾隆服務,也不會想到去巴結並不突出的嘉慶啊。
第二:和珅想巴結也巴結不上了
讓乾隆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自己真的活到了85歲,而且身體依舊硬朗。怎麼辦?自己當年可是許下諾言的,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吧。
於是乾隆立嘉慶為新皇。雖然嘉慶當上了皇帝,但是乾隆並沒有放權,所有的大事還都是乾隆做決斷,而且在乾隆的前面還有一個和珅在擋著。
當時的和珅權力有多大呢?
早上上朝,乾隆坐於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乾隆旁邊,而和珅是站在乾隆身旁的。由於當時的乾隆發音已經有些不清楚了,所以只能和珅附耳到乾隆嘴邊,聽乾隆說什麼然後再傳達聖旨。
我們來想,一位接近90歲的老人,吐字都不清楚了,各位看官覺得他的思維還能清晰麼?換句話說,和珅傳達的究竟是乾隆的旨意還是自己的心思呢?
你讓坐在一邊的嘉慶心裡怎麼想?想啥想,嘉慶只能自己呵呵的傻笑,也不能反駁和珅呀,因為和珅代表的是自己的皇阿瑪。
但是嘉慶不急,早晚大權都是自己的,何必爭朝夕。你覺得這個時候的和珅亦已到暮年,就算真心巴結嘉慶,嘉慶哈哈一笑會是真心的麼?
第三:乾隆也不容許和珅和嘉慶走得太近
嘉慶雖是乾隆的親兒子,並且已經確定是下一個皇帝。但是乾隆有自己的心思,一朝怎容二皇?自己要想掌控權力說了算,就不能讓嘉慶做大,但是這個時候的乾隆力不從心,很多事情沒法辦,怎麼辦?找人辦,誰最合適?當然是和珅了。
要是和珅有一絲絲的和嘉慶走進的跡象,那乾隆會高興麼?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和珅也不敢和嘉慶走得太近,雖然乾隆已經不能把嘉慶怎麼樣了,但是想除掉和珅還是很輕鬆的。一旦乾隆有了除掉自己的心思,那嘉慶會毫不猶豫地就去辦的。
所以這個時候的和珅自己已經說了不算了。就算是想巴結,那乾隆也會問:你敢麼?
所以說,嘉慶殺和珅亦是必然的結果,也許這也是人家父子倆早就謀劃好的事情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