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界大佬高考簡史:高考這一天,許家印、李東生、馮侖都經歷了什麼?

由 酒書端 釋出於 經典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浪財經(ID:sinacaijing),作者花子健,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45年前,一件值得所有青年激動的大事,在中華大地迅速傳播,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那一年,中斷了十年的高考恢復,以影響正如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所說的那樣:“1977年恢復高考,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我是受益者。”

如今,高考依然是不少人改變命運的機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人歡喜有人愁。

高考已經成為千千萬萬青年人的人生大事之一,但絕非人生的唯一通道。如今活躍在許多經濟領域的商界大佬,有人曾經是高考狀元,也有人曾在高考名落孫山,甚至還有人沒有參加過高考。

對於廣大青年而言,高考和大學不僅是人生難得的回憶,也必將是人生成長的重要節點。在大學,每個人都得以學習新知、沉潛、思辨,最終形成獨立的自我,世界觀與價值觀更成熟、先進。

1977年8月,高考恢復的訊息傳遍了大江南北。當時的下鄉知青李東生在廣東惠陽馬安農場,剛過完了20歲生日。他熱愛閱讀,但從未敢奢望讀大學,“因為當時上大學,只能是推薦。”

訊息傳到農場的當晚,他下鄉之前的高中老師專門騎15公里的腳踏車趕到農場告知他,並勸他好好準備。他的老師還經常勸導包括他在內的學生:“趁年輕要多學點知識,總有一天會用得上。”

1977年12月,全國570多萬來自工廠、部隊、農村的青年人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奔赴考場。第二年春天,27.3萬年輕人步入大學校園。李東生也是其中之一,他以物理、化學考分惠陽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被華南工學院(1988年改名為華南理工大學)錄取,也是當年全農場50多名知青中唯一被錄取的人。

回首這段經歷時,李東生感慨說:“1977年恢復高考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我是受益者。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李東生在1978年春天到華南工學院就讀於無線電系無線電技術專業。當時兩個班一共80名學生,年紀最大的40歲,最小的18歲。

和李東生同一個班的,有現創維集團董事長黃宏生和康佳集團掌門人陳偉榮。

他們三人是中國高考重啟後,奔赴考場的千萬人的一個縮影。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高考只間隔了大約半年,分別是在1977年冬和1978年夏。兩次高考共計超1100萬人參加,但兩屆的錄取率分別為4.9%和6.6%。

1977年,河南省周口市,許家印在第一次高考名落孫山。第二年,他就以周口市第三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河南舞陽鋼鐵廠,後來下海去了南方,並在1997年創辦了恆大。

當時,和他一同在第一次高考中失敗的還有劉永行——但他並非因為成績不好,他是拿著全縣第一的成績去了彭州師專報到。之後,他和其他兄弟三人投身商海,最終創立了東方希望集團——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的第一批民營企業。

1978年,18歲的馮侖借來一輛腳踏車奔赴考場,同年考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體制內出來下海經商,馮侖參與了萬通集團的組建。

在1978年,現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開啟了自己的三次高考之路。他第一次高考中英語只考了33分;第二年,他又參加高考,但英語也只得了55分,再度落榜。

連續兩次高考失利對他打擊很大,但他最終還是沒有放棄,於是在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下,準備第三次高考。高考分數出來後,俞敏洪超過北大錄取分數線7分。但他不敢填報,很多比他分數高的同學都沒敢填北大,還是老師替他在“第一志願”寫下“北京大學”四個字。

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俞敏洪顯示仰天大笑,然後痛哭流涕。1980年9月,俞敏洪穿著打了補丁的白衣藍褲,挑著扁擔,背起行囊,平生第一次坐火車,到北京大學西語系報到。

在高考重啟當年,用友網路董事長兼CEO王文京還只是江西上饒縣中的一名高一學生,但他同樣對此感到興奮——他希望能夠透過努力學習,走出大山。

1979年,年僅15歲的王文京順利考入江西財經大學。他出生的塘裡,當時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溝,多年以來只走出過兩個大學生,一個是王文京的父親,另一個就是王文京。

俞敏洪開始在北大讀大四的時候,一輛綠皮火車經過29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從江西南昌一路北上,緩緩開進了北京,這也是王文京第一次來到北京。出發之前,他的親戚朋友一起坐了一輛大巴車從上饒到南昌的火車站送他。

復星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郭廣昌,為了高考甚至放棄了當時的鐵飯碗。初中畢業的他,本可以接受父母的安排到金華師範學校報到,之後成為一名教師。但他放棄了這一條路,而是選擇到東陽中學就讀,並在1985年高分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

大學期間,他做的最瘋狂的一件事就是在1987年暑假,當時大二的郭廣昌獨自一人帶著200元,騎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沿京杭大運河一直騎行到北京,全長1794公里。

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依然很年輕,與此相對應的是,網際網路企業背後的大佬也比較年輕,因此他們最密集參加高考的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比較早參加高考的是如今活躍在物理課和英語課講臺的張朝陽——在搜狐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身份之外,他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博士。

1976年,張朝陽從西安慶華中學轉到了西安中學,在備戰高考的那段日子,張朝陽沒住校,而是每天早上七八點鐘和一幫同學騎著腳踏車浩浩蕩蕩去自習室溫習功課。

作為一名勤奮的學霸,1981年,張朝陽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並最終以全國第39名的成績拿下李政道獎學金,離開清華大學奔赴美國留學,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

像張朝陽這樣學歷高的網際網路新貴並不多,但也有很多人曾經拿到“狀元”之名。

年僅14歲的李彥宏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就陸續見證了兩位姐姐在高考考場的高光時刻。其中,他的三姐更是以陽泉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化學系。

1987年,他也以陽泉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成為了三姐的校友。

就在李彥宏入學的同一年,和他千里之隔的湖北省誕生的高考狀元名字叫雷軍——他更為知名的身份是金山軟體董事長、天使投資人、小米創始人。雷軍從小也是一個學霸,15歲時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1987年,他成為了湖北省的高考狀元,分數遠遠超過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錄取分數線。

但是他最終選擇了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期間,雷軍提前選修了不少高年級的課程。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修完了所有學分,拿完了幾乎所有能拿的獎學金,甚至提前完成了大學的畢業設計。

除此以外,巨人網路董事長史玉柱在1980年成為安徽省的一個縣狀元,劉強東在1992年成為宿遷市高考狀元。

馬化騰是比較特殊的一位,因為他擁有了可以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成績,但他卻選擇了當時仍然名不見經傳的深圳大學。

他出生於1971年,隨後跟著父母從海南東方遷至深圳定居。13歲的時候,馬化騰插班進了一所中學。他的一個同班同學叫許晨曄,隔壁班還有兩位同學——張志東和陳一丹。他們當時或許想不到,他們四個人的命運會在14年後被緊緊地綁在一起,創立了騰訊。

1989年,馬化騰以739分的成績考入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這個分數當時可以讓他選擇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實現自己的天文夢,但他還是選擇了留在深圳以及自己同樣痴迷的計算機。

也是在這一年,18歲的丁磊以比重點線高出1分的成績考入了電子科技大學通訊專業。他從小就對無線電感興趣,初中時代就能獨自組裝出一臺六管收音機。

不過,丁磊的學習成績屬實一般。據丁磊的高中班主任回憶,他剛入學時在班內的的成績排在四、五十名,但好在每次考試排名都有進步,最後一直徘徊在第十至二十名之間,從來沒有進過班級前十名。所以,並不知道丁磊的高考是正常發揮,還是超出意料,抑或是有失水平。

與以上的人相比,有一部分網際網路大佬的高考經歷則是處於空白,這並不是他們沒有考大學,而是因為成績優異,所以被提前保送,無需高考。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和美團創始人、董事長王興。

王小川在少年時就已經展現出數學和計算機程式設計上的天賦,他也憑藉優秀的成績跳過常規的中高考一路保送到名校。12歲時他以成都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數學實驗班;初中畢業時因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入成都七中。1996年,王小川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第八屆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順利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而他的高中同桌,現B站董事長陳睿則這是考上了成都資訊工程大學。雖然兩人在高中都身處名校,高考也走上了不同的升學路徑。但相比較之下,陳睿及B站現在依然處於中國網際網路的中心,而搜狗被騰訊收購之後,王小川的公開資訊已經少之又少。

王興也是一個另類,他既是一名富二代,也是一個標準學霸。1979年,王興出生於福建龍巖,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包工頭,所以他自小家境優渥。1997年,由於成績優異,王興被報送至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學習。

並非所有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大佬都讀過大學,這也意味著他們沒有參加過高考,抑或是沒有機會參加,要麼是在他們的人生規劃裡沒有高考。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就沒念過大學。1955年,楊國強出生於廣東順德北滘鎮,在學校兩塊錢資助下勉強完成高中學業。此後,他做過泥瓦工、建築隊隊長,並與多名同鄉合資收購北滘建築工程公司,隨即開始私營化運作,這就是碧桂園的前身——如今碧桂園已經是全國名列前茅的房企。

受到貧苦的影響,沒有讀過大學的楊國強卻很重視教育。2002年,他個人出資2.6億元創立了國華紀念中學;2013年,楊國強又投資4.5億元創辦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80後李想則是另外一個極端,他出身書香門第,卻和父母商量過後主動放棄高考,選擇創業。在初中時期他就對電腦非常感興趣,上高中後自己組裝了一臺電腦並開始給各電子類雜誌投稿拿稿費。當時,他做了一個個人網站,廣告收入每月就有1萬多元。

已經對自己人生規劃考慮清楚的李想,自然就選擇了不參加高考,直接創業。在2000年,李想將個人網站註冊為泡泡網。被收購了,他又創辦了汽車之家,成功在美國上市。如今,他已經在三度創業中成功帶領理想汽車上市。

他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不參加高考的原因——不喜歡應試教育。高中的時候,李想一個月的收入達到其父母一個月工資總和的10倍之多。加上他的父母比較開明,也願意放手讓他一試,所以選擇支援他不參加高考。

從6月6日開始,全國各地將陸續迎來高考。教育部資料顯示,2022年的高考考生人數達到1193萬人,創造了歷史記錄。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是每一名考生都要面對的一句話。但這些商界大佬的經歷也能側面說明,高考能改變未來,但決定不了未來。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