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非張居正莫屬,他強力推進改革,讓大明國祚延長五十年。如此功勳名垂千古,令後世萬人為之敬仰,而令人意外的是張居正的結局並不完美,死後他的一切榮耀和功績被萬曆廢除,差點被剖棺戮屍,家人死走逃亡萬分狼狽。
身前如此風光的張居正,為何在死後卻得到這樣悲慘的結局?
第一:改革得罪太多人
改革其中的“革”字,就是去除的意思,改而不革,那是不會有效果的,於是改革會觸碰很多人的利益。每每政權建立初期,政令的執行都會比較順暢,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阻礙就蜂至沓來,直到機器老化,執行受阻,改革勢在必行。
至今為止最成功的改革當屬商鞅變法,甚至商鞅的壯舉到現在仍影響著我們。中期改革的風險極大,幾乎所有人已經適應的這個執行系統,且利益全部牽扯在內。張居正要做的就是調整這充滿bug的龐大程式,調整好了程式能流暢運轉,產出無窮的好處,調整不好可能直接宕機。
在“一條鞭法”實行之前,稅收是以實物為主的,數量也沒有個具體標準,這無疑給了貪官汙吏鑽空子的機會。很多地方官橫徵暴斂,強佔土地,百姓不堪重負,張居正則改實物為銀兩,這樣有了具體標準,於國於民都極為有利。
國庫可以增收,百姓負擔也相對減輕,官員的利益則嚴重受損,單單這一條法令,幾乎得罪了所有地方官,大明的工資很低,所以計劃外收入基本合法化,貪腐也就成趨勢。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官員們只能忍耐,因為張居正太過強勢,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張大人死後,官員們身上的枷鎖就沒有了,為了自身利益,打擊報復張居正就成了理所應當的。所以不論張居正何時死,必然沒有什麼好結局,且朝廷積病多年,也不是一次改革就能化腐朽為神奇的。
第二:對萬曆皇帝過於嚴厲,物極必反
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萬曆皇帝對張居正也是言聽計從,為了培養一個合格的帝國接班人,張居正用心良苦。
史料記載:
張居正勸諫萬曆皇帝要遵守祖制,要親賢能遠小人,愛民如子,勤儉節約。為了取得最大的權柄,張居正是有私心的,他想把萬曆控制在手中,以方便他的改革事業。
另外,張居正做的所有一切,也是都為國為民,哪怕他對萬曆要求再嚴格,但他的目的是國家興盛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哪怕他在萬人之上也不會對皇權有覬覦之心。
這也許是張居正的一廂情願,萬曆皇帝則不一定會領情,畢竟這天下是老朱家的,張居正再牛也是個打工的,真正的東家是萬曆皇帝。萬曆皇帝十分尊重張居正,張居正得病的時候,萬曆曾親自做了辣湯給張居正喝,張居正對此並不在意,有時候甚至大聲呵斥萬曆皇帝。
嚴師出高徒,而過於嚴厲可能就會出反效果,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對這個人影響深遠,也許因為嚴厲的張老師,導致後來萬曆的報復行動。
第三:居功自傲,橫行無忌
權力滋生腐敗,權力能讓一個人瘋狂,張居正也是人,他同樣對權力有著無窮的熱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子裡,有時候張居正也會放肆一把,不僅是百官,有時候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
張居正有張對聯掛在自己家中,寫的是:
這明擺著是以下犯上,地位要跟皇帝肩並肩,而且還要高於皇帝。這等話語就是敵人的把柄,在文字獄盛行的明代,可能就會因為幾句話抄家滅門,從此可見張居正有些功高蓋主之嫌。
史料記載“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餘懋學請行寬大之政,居正以為風己,削其職。御史傅應禎繼言之,尤切。下詔獄,杖戍。”
對於言官御史,張居正是十分反感的,只要一個小問題,張居正就會對其嚴加懲處,如果對方不服氣,丟官罷職事小,廷杖和詔獄還會等著他。很多人因此恨透了張居正,尤其是言官,張居正死後,自然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第四:違背祖制,遭人詬病
內閣首輔是張居正的職位,而他的權力並不限於此。司禮監是為了制衡文官大臣,而張居正和馮保是死黨,可以說東廠和司禮監就成了張居正的後院,東廠的檔案中經常能看到張居正的批註,這無疑越權了。
史料記載:
在王大臣案件中,其卷宗上就有張居正的批註,意思是證據確鑿,目的是陷害高拱。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都成了張居正的下屬,原本的監督機制無效了,張居正讓他們罵誰,他們就罵誰。對不服的人根本不用張居正動嘴,下面的人自動就會除掉那個人。
另外張居正還有一個頂出了名的轎子,一共需要32個人抬,這轎子裡能辦公、能睡覺、能看景,還有衛生間,實在是極致享受。在《明史·輿服志》裡有記載 :
明顯張居正超標了很多倍,況且這東西張居正每次出門都要用,招搖過市那是何等威風。當然這其實還是小事,頂多也就是個公車預算超標。
張居正死後被清算,受益者是萬曆皇帝,皇權再次回到了皇帝手中。張居正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會犯錯,有意也好無疑也罷,但張居正從始至終都是為國為民,為了實現他的報復,他矢志不渝、兢兢業業,把國家再次拉回了正軌,明帝國在他的手中曾經光芒萬丈。
張居正號稱大明第一首輔,也算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