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歷史傳奇人物,那拿破崙絕對是當仁不讓的。
拿破崙,一個所有人都記憶了他的狼狽卻還在為他的狼狽而惋惜的天才軍事家。人們記憶他,同時也記憶那場令他人生陡轉急下的戰役。這場名為滑鐵盧的戰役,素來是被聚焦的重點。
關於滑鐵盧戰役,普遍認為這場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拿破崙悲劇的後半生。這固然沒有差錯,拿破崙輝煌的一生也的的確確在此之後戛然而止。但問題就在於,這場敗仗在他的悲情英雄人生裡,究竟起了幾成的影響力?
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這場戰爭。這場被稱為拿破崙最後一場戰役的敗仗,起初是由拿破崙自己率先發起的。他足夠驕傲,他光輝的戰績也不允許他坐以待斃,他在日記裡寫道:“這一切我都知道。但我需要一場乾淨漂亮的大勝仗。”
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恐怕他是誤判了局勢。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的軍隊力量已經相當薄弱了,薄弱到何種程度?也就是滑鐵盧這樣的一場小小戰役就能夠覆滅它。他也不知道他的援兵還沒到齊,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孤軍奮戰。但,他真的不知道嗎?
一生五十多場勝仗,尤以謀略著稱,他會如此糊塗嗎?這顯然是笑話。他的失敗,最根源最本質的,還是得歸咎到他的驕傲。他是軍事上的數字大師,他清楚士兵的數量能夠代表什麼,也明白飛逝的時刻決定了什麼。但他依然拂了眾人的勸說,甚至打從內心裡相信這場戰役的90%勝率在他的手上。
這一切,都來源於他狂野的性格。他有著雄獅一般的傲慢,但同時他也擁有著雄獅一樣的決策速度,還兼具了雄獅的魄力與蟄伏的耐力。就我認為,拿破崙的成敗都在此處。
這是性格所主導的內因,而至於被拿破崙外化出來的,關於他的失敗,則也隱匿得厲害。他的失敗很早就露了苗頭,滑鐵盧慘敗只是一個結果的呈現,至少我一直都是這麼相信著的。他的失敗在何時發出過訊號呢?
這或許難以接受,但我的的確確在他的加冕儀式上嗅到了失敗的味道。當皇帝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嗎?就浩蕩的歷史來說,的確是的。但對於拿破崙,這個錯誤卻不是他主觀想要犯下的,是情勢迫使他過早地做出了建立帝制的決定。他完全能夠見到皇冠裡隱藏的危機。《拿破崙傳》裡曾分析,說拿破崙作為一個政治家,他需要權力的象徵,因為遲鈍的民眾只承認權力。他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只相信自己的血統,所以他主動打破了君權神授制,又建立起來君主世襲制。他的這些想法裡,隱藏了一個無可彌補的錯誤。
他要求那些在12前推翻了帝制的公民,如今重新來建立起又一個帝制。更匪夷所思的是,他最後只接受到了3張反對票。這足以看出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和權威。但這是在什麼樣的前提下發生的呢?法國人相信這位智慧的英雄不會重蹈歷史,這次的稱帝一定是為了建立更好地法國。
但事實是什麼?他們的新帝,在加冕儀式上,率先奪過了皇冠。這個舉動,可是說將拿破崙的野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種噴薄而出的貪婪、迫不及待,勢如破竹。儘管拿破崙在他的日記裡對加冕當天的描述十分平靜,就好像的確如日記裡說的“我宣誓我治法國惟以保固法國人民的利益,幸福,榮耀,為目的”一般。但他轉身,立刻以一種獨裁者的姿態處決了當甘公爵,沒有預料中的程式,只憑他個人的意志。
加冕是一錯,但錯不至於悲劇。至少帝國依舊是共和的,和以往仍有巨大不同。但搶皇冠卻是致命一錯。拿破崙從教皇庇護七世手裡奪過了皇冠,他以為他給教會勢力擺了一個夠勁的下馬威,他也的確做到了。但就是因為他做到了這一點,後面的災難才接踵而至。他挑戰了教皇,惹怒了庇護七世,教皇宣佈將拿破崙革除教門。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拿破崙後來的孤立無援,他挑戰的不是一個沒落的權力,相反的,這個權力還掌握著一半的法國。
所以說,拿破崙成在自信,敗也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