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道路、小區、學校……普陀這些地方的名字背後還“藏”著英雄的故事

由 端木泰華 釋出於 經典

人以地棲,地以人傳。地名,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和尋根感懷。特別是那些記載著紅色故事、滲透著紅色基因的地名,更有著別樣的魅力。今天為大家介紹子長路和英雄謝子長的故事。

子長路在上海市普陀區東北部,南起延長西路,北過新村路到頭,以陝西省子長縣命名,縣城名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

紅線標註為子長路

紅色故事:追憶謝子長

謝子長:奮鬥一生,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

走進子長縣李家岔鎮棗樹坪村謝子長故居,從錯落有致的幾排窯洞能夠看出謝家從前的人丁興旺。

謝子長的侄孫女謝美林曾在採訪中回憶說:“聽我父親講,那時候,爺爺(謝子長大哥)將苦心經營的家業全部用來支援謝子長幹革命,家中商鋪都是地下黨的聯絡點與交通站。紅軍時期,全家26人跟隨謝子長參加了革命,17人入黨,9人英勇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謝美林說,每年回子長縣祭奠,一是向家中先烈告慰,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二是教育子女後代,永遠不能忘記長輩的初心。“他是一個理想信念特別堅定、特別純粹的人,生要為人民謀幸福,死時仍然內疚,覺得為人民做的事情太少了。”談到謝子長的犧牲,謝美林幾度哽咽,她說,謝子長奮鬥一生,就是為了讓人民能夠過上好日子,他的心中永遠人民至上,這也是他的後人一直謹記的家訓。無論在哪裡工作,無論在做什麼工作,這是他們不變的人生信條。

毛澤東曾三次為謝子長題詞,並親自撰寫了碑文,這是對謝子長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肯定。在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內,關於他的生平只有短短數行:“謝子長,1897年1月19日出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領導了清澗起義,1928年5月參加領導了渭華起義。歷任西北工農革命軍總指揮、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總指揮、中國工農陝甘游擊隊總指揮、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陝北游擊隊總指揮、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政委、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1934年8月26日在清澗河口戰役中負傷,1935年2月21日因傷勢惡化不幸去世。”這些文字說完了謝子長30多年的人生,卻道不盡他一生為民謀幸福的偉大胸懷。

“謝子長在西安上學時,就開始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絡起來,思考怎樣為國效勞,為老百姓謀利。”1918年,在西安省立一中上學的謝子長,放寒假回到家中,聽父親和哥哥說安定縣的縣長章尚武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後,第二天就來到安定縣城,走街串巷,深入瞭解章尚武的罪行。在走訪中,他了解到縣長章尚武把他的哥哥委任為縣府的糧草官,將糧草攤派給百姓,低價收入,高價支出,中飽私囊。老百姓交不起糧,便隨意關進縣大牢……類似這樣貪贓枉法的事,比比皆是。聽著這一樁樁血與淚的控訴,謝子長花了數天時間,把這些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事核實整理出來,上榆林府去控告縣長章尚武。寒冬臘月,遞上去的狀紙沒有回應,連闖幾次知府衙門無果。無奈之下,謝子長找到了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先生,在社斌丞的幫助下,榆林道臺終於受理了這個案子。透過謝子長義正言辭,歷數章尚武的罪行,道臺不得不革了章尚武的職。學子謝子長狀告縣長的事,一時傳為佳話。謝子長說:學習文化知識,無非是為了報效祖國。相反,如果只知道埋頭讀書,不知道關心國家大事,不知道關心百姓疾苦,那學的知識再多,又有什麼用!?

1924年春,謝子長在家鄉安定縣辦起了民團。他秉公辦事,利用民團這一合法組織專門懲辦土豪劣紳,打擊地方惡勢力,為民聲張正義,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讚,陝北“謝青天”的稱呼便在老百姓的口中傳開了。而就此,謝子長走上了為人民謀幸福的革命之路。

1934年農曆十一月的一天,謝子長負傷後在轉移途中歇息在一戶老鄉家,這位姓薛的人家熱情地給謝子長一行燒水喝。謝子長環視一週,發現老鄉家炕上什麼也沒有,幾個娃娃凍得縮成一團直髮抖,臨走時他把自己的被子留下,讓他們過冬用。

老鄉動情地說:“你傷這麼重,這床被子我們怎麼能要?”

謝子長的警衛員也說:“就這麼一床被子給了老鄉,你蓋什麼?”

“我有這件大皮襖就可以了。”

鄉親們得知謝子長受傷的訊息後,紛紛帶著肉、蛋、核桃、幹棗來看望他,但謝子長卻都拒絕了。“窮人家的東西來之不易,我不能要!”照顧謝子長養傷的侄兒媳婦白盛英說:“三大呀!凡是看你的人也不是外人。既然拿來了,多少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我看你還不如吃了,早日把傷養好,帶上紅軍消滅白軍,給老百姓分土地、分糧食,也報答了鄉親們對你的關懷。”聽到這話,謝子長嚴厲地說:“消滅白軍,分地,分糧,是我們革命者應做的事。不能因做這些事,就要白吃鄉親們的東西。”

1935年2月,謝子長傷勢惡化,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傷無好轉的希望時,痛苦地對家裡人說:“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太少了!”謝子長一生熱愛人民,時刻想著人民,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他用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不變的為民之心,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擁戴。“一生為人民創造紅地,百姓到如今叫他青天。”這幅輓聯正是謝子長光輝一生的寫照。

子長路的變遷

1953年興建甘泉新村時闢建,以陝西省子長縣名命名,先築成章家巷以北路段,長421米,車行道寬6米,瀝青表面處理路面。1985年拓寬,改為瀝青混凝土。同時填浜向南伸築至延長路。

上世紀50年代,子長路上的甘泉一村是第一批新建工人新村

之一,俗稱“兩萬戶”

上世紀80年代,子長路

1987年,子長小區建成,20多年獲得全國文明住宅小區、上海市文明小區、上海市先進住宅管理小區、上海市十佳衛生里弄、上海市安靜居住小區等榮譽

1996年,上海子長學校以陝北革命志士謝子長名字命名改制

(攝於2020年)

2020年,子長路,乾淨整潔的林蔭道

資料:上海普陀檔案

編輯:吳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