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長沙航院等四所職業院校代表進行經驗分享。 劉嫄 攝
中新網長沙10月25日電 (傅煜 趙常霖 劉嫄)職業教育本身就是在開展勞動教育,為何還要加強勞動管理?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教育原則,是否適合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現代社會?傳統的一些勞動教育內容是否已經過時?在全國各地學校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25日,全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經驗交流會在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7個會場線上線下同時舉行。對於這些聲音,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在會上表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儘管強調以體力勞動為主,但勞動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的追求,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和精神作為落實有關精神的重中之重。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幾個月後,教育部又印發配套檔案《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主要內容等進一步作出明確要求。
談及新時代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認為,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品質、勞動價值觀、勞動能力,直接關係到中國產業生力軍的素質和現代化建設水平。因此,加強勞動教育並將其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任務。
會議現場。 劉嫄 攝
近年來,各地各職業院校積極開展勞動教育,逐漸探索了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如堅持27年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勞育成績與德育、評優評先、畢業等掛鉤,率先構建起獨立課程形態(勞育必修課)、滲透課程形態(課程勞育)、拓展課程形態(第二課堂)的“三課並行”勞動教育體系;山東濰坊商業學校透過實施“百課百藝”工程傳承勞動技藝,已開發《風箏製作》《高密剪紙》《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布玩具》等36門地方傳統技藝課程;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透過共享共建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共建共管勞動實踐“雲基地”等舉措,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服務中小學勞動教育。
“職業院校開展和落實勞動教育有著天然的優勢和鮮明的特色。”申繼亮認為,職業院校可充分發揮其勞動教育場所、相關課程、專業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為其它型別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指導和幫助。
會議披露的一組資料顯示,近兩年來,全國各地共有4500所中、高職學校支援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和職業啟蒙教育,輻射中小學近11萬所,參與學生超過1500萬人次。
不過,陳子季同時指出,現階段一些職業院校仍然存在對勞動教育重視不夠、系統規劃不足,沒有建成貫徹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重視傳授勞動技能,忽視培養勞動精神的“有勞動無教育”問題。下階段,各地要結合實際,加強勞動教育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平臺搭建,推動建立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制定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勞動教育清單等。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