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門口擺攤“碎手機”,堵得住“手機進校園”嗎?|新京報快評

學校門口擺攤“碎手機”,堵得住“手機進校園”嗎?|新京報快評
▲9月3日,河北某學校在校門口擺放桌子貼“免費碎手機”標識,並在桌子上放著一把錘子。截圖來自社交平臺影片

據四川觀察報道,9月3日,河北秦皇島一學校在校門口擺放桌子貼“免費碎手機”標識,並在桌子上放著一把錘子,引發爭議。對此,校方回應:擺放工具希望能震懾學生,學生有需要可以提前報備帶手機交由班主任代管,放假會充滿電還給學生,但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報備偷摸帶手機發現後會砸碎,砸碎後學校會照價賠償給家長,也經過家長同意。

學校的出發點是希望透過此舉,斷了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念想,但如此“震懾”,並不能真正斷了學生的“手機癮”。要知道,手機沒有什麼錯,顯然是學校和家長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努力還不夠。學校需要從使用手機的學生來解決問題,而非手機本身。更何況,學校的經費本來可以更好地為師生服務,砸碎手機再賠償,這不只是浪費,也與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近年來,為了不讓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進課堂,一些學校可謂煞費苦心,有和風細雨般的溫情提醒——“上課玩手機,大腦會宕機”;有暴風驟雨式的鐵拳出擊——手機進水桶、鐵錘砸手機;有簡單粗暴的一票否決——在課堂上玩手機勒令退學……

從本質上說,校園手機管理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手機本身,而在於學校、教師和學生對手機工具性的認識與運用。表面是“手機管理”,實際是“生活管理”,這就需要增強引導,找到學生容易接受又便於管理的方式。而這無疑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校門口擺攤“碎手機”,堵得住“手機進校園”嗎?|新京報快評
▲北京豐臺二中教室內擺放手機保管箱。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對此,北京的不少學校都實行了切合實際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北京十一學校允許學生上學攜帶手機,甚至更為高階的行動式電子裝置。但是,對手機可以在何時何地使用、使用的目的和前提以及使用的時長等都有詳細規定,違反規定則會受到相應扣分處罰。如果扣分超過10分以上,將無法參加學校“卓越學生”“優秀學生”的評選等。

在上海,很多學校培育學生民主參與,解決“手機難題”。學校召集學生代表參加《手機使用管理》聽證會,學校辯論隊就此話題展開辯論,圍繞《學生“在校手機”使用管理》主題,廣泛徵求家長的意見。在彙總了學生聽證會、家委會協商、教師諮詢、學校行政會等各方意見後,根據學校實際,制定出本校“在校手機”使用管理辦法。

由此可見,學校進行手機管理,並非只有一砸了之這種辦法。簡單粗暴的制止方式,反而可能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家長來說,積極配合學校的措施固然需要,也要分辨學校的做法是否科學。特別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更要透過自身示範,避免孩子在家玩手機成癮,到學校繼續偷偷玩手機。

總之,在手機問題上,學校要從科學的教育規律出發,創新管理方式,同時家長也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學校。家校需要齊心協力,最終透過手機管理,達到學生課堂上“不能玩手機”“不敢玩手機”到“不願玩手機”的轉變,真正實現教育多贏。

撰稿 / 丁慎毅(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陳荻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84 字。

轉載請註明: 學校門口擺攤“碎手機”,堵得住“手機進校園”嗎?|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