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是連線,即使不看書不讀報,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將已知與未知進行有意識的連線,也是一種有目的的學習。
比如說,過年的時候,走親訪友,多用心觀察、聆聽,而不是隻關注吃喝、打牌,就能輸入很多有用的東西。
今年過年,親戚們帶著孩子過來給我父母拜年。
作為一名老師,我習慣性地在一旁觀察孩子們的表現,透過對比,我更加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姑媽家的小兒子是高中教師,他老婆也是大學畢業,在市裡上班。他們有一個男孩,4歲。小傢伙非常懂事,男孩子雖然調皮,但是特別聽話。不管想玩什麼,總要先看一看爸媽,徵得同意後才去玩耍。
我看他盯著桌上的奶糖,就給他剝了一顆,他很開心,先說謝謝,再開始吃。
吃完之後,我又給他拿了一顆,他明顯是想吃的,但還是拒絕了。我想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抵抗得住糖的誘惑,就故伎重施,又要剝糖紙,他連連擺手,顯出很著急的樣子,說:伯伯,我不吃了,爸爸媽媽說一天只能吃一顆糖。
我故意做出撕糖紙的姿勢,他一轉身,跑開了。
我心說,這個小孩真懂規矩,教育得好。這麼小的年紀,就能按規矩辦事,了不得!
後面我再觀察他,發現他無論說話還是玩耍,都是斯斯文文,有條有理。但也奶聲奶氣的,不是那種被教得“老成”了的小大人。
阿姨家的大女兒初中畢業,在一家制衣廠當女工,嫁的是一個加工門窗的個體戶,生的也是男孩,也是4歲。
但是,這個男孩可就野得多了!
到了我爸媽家裡,到處亂跑亂翻,把我爸心愛的一套紫茶壺摔碎兩隻小杯,臨出門還吵著鬧著要把茶壺和剩下的茶杯全帶走。
這孩子打小是爺爺奶奶帶,隔代親,捨不得給他立規矩,什麼事都由著他性子來。爸媽工作也挺辛苦,遇上休息日,才能帶他玩,也是隨他高興。
我看這孩子也很可愛,笑嘻嘻的,腦子也靈活,讓他叫人也不害羞,可惜就是家裡的大人不知道怎麼給他立規矩。
比如說,他吃糖根本不問,直接上手就抓。表妹和表妹夫看到了才喊一聲,寶寶,少吃點糖!
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少吃和多吃他其實沒什麼明確的概念,所以,像我表弟夫婦那樣教,告訴孩子一天只能吃一顆糖,就是一個規矩。
還有,到別人家做客,要什麼需要經過主人家的允許,不能自己想要就直接去拿。至少,也要知道先詢問爸媽的意思。
教育,就是立規矩。
父母親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立什麼規矩,就能幫孩子養成什麼價值觀。讓孩子打小就知道,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更好的。
立規矩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規矩要明確,不能模糊不清。特別是很小的孩子,更要說得非常分明。
2,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言行不一。口頭上對孩子提各種要求,而自己啥都做不到,或者嚴以律孩子,寬以待己,這個規矩肯定立不起來。
3,要立那種孩子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得到的規矩,不要拿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4,這些規矩一定是有利於孩子的,而不是為了大人的面子或者期待。不要把孩子關進籠子裡,而是根據他的成長週期,劃出相應的邊界,讓孩子在邊線內快活地成長。
立規矩其實就是教給孩子一種思維方式:有約束的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
家長只要給孩子養成了這樣一種認知,將來無論是在家庭裡還是在學校裡、社會上,孩子都會守規則、知敬畏。
關於怎麼給孩子立規矩,你有什麼高招,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