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朋友文文是個很溫柔的人,有了娃之後那更是柔情似水,兒子瀟瀟也是特別黏她。文文總是特無奈又自豪的口氣說:只要我離開不到半分鐘,瀟瀟就會哭了不停。哎,這小東西算是把我套牢了。

昨兒,文文在微信上說:自從上小學以後,瀟瀟已經越來越不像話了。我根本管不了他了,哎,他爸爸管,總愛用暴力,我又不想,你說咋辦?

我說:你呀,和孩子過於親密,瀟瀟根本不怕你,當然不聽你的啦。為什麼孩子都聽老師的,因為對老師有敬畏心啊。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其實,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我們都提倡給他們愛與自由,但是該有的原則與規則也是要有的,不然孩子可能不僅不聽你的,也會對你產生“你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心理。

父母和孩子過於親密,往往會造成:

第一:立規矩容易執行難

其實,文文最初在孩子上學後,也是給兒子立了不少規矩的:放學後趕緊做作業;做作業的過程中不許走動;只有做完作業才可以看書;但是,規矩立了是立了,每次孩子都拖延著不做,文文想發怒時,兒子就跑過來左親一下,右親一口,左一聲好媽媽,右一聲大美女,弄得最後各種規矩就變成了擺設了。

第二:破壞了規矩懲罰的時候,自己先笑場

有時候,瀟瀟把媽媽惹得大怒時,朋友也很想使勁揍一頓屁股,可是瀟瀟嬉皮笑臉的樣子,而朋友也只是蜻蜓點水一樣地打幾下,最後,本來挺嚴肅的懲罰,反倒變成了母子之間的玩鬧。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第三:導致沒有原則

鄰居家小男孩,春節時跟著親戚家的哥哥喝了點可樂,每天就要點著喝可樂,從一大早就開始,媽媽讓他選牛奶還是粥,他明確說就要可樂和麵包,他媽媽想著先哄過去一波才說,結果變成了差不多每頓都要喝,不給就發脾氣。

第四:導致孩子無法無天

有個遠房親戚,年紀比較大時才有了寶貝疙瘩,家裡所有人都嬌縱著,他的爸爸媽媽甚至說,這孩子只能我打,別人不能動一根手指頭。後來孩子變得無法無天,鄰居家都覺得惹不起躲得起,都不讓自家孩子和他玩,而且這孩子脾氣特別不好,一旦惹到他了還會給他媽媽兩拳,快逆天了。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很多父母已經知曉了,對待孩子不能粗暴,不能打罵,但是這個度很難把控,把控得不好就成了放縱,如何給孩子愛與自由的同時,也訂立好規矩?

第一:合理的自由

不論是誰,做事都是有界限的。比如公共場合要遵守規則,不能野蠻不禮貌等,制止時,你可以把孩子抱走,讓他明白這樣是不允許的,不能孩子一哭鬧就允許了,或者假裝看不見。

母子之間的親密,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如果一旦出現小孩子不尊重長輩為所欲為的情況,也要及時制止。

第二: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規則

0-3歲是建立明確安全的界限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規則意識,一旦父母不允許就會大哭大鬧,這時候父母可以先共情,再建立規則:寶貝,我知道你很難過,你可以抱著媽媽哭一陣,但是這樣做確實是不允許的。

3-6歲的孩子,要建立與身邊人和諧的規則。比如打擾了別人,要說對不起;有人幫助自己,要說謝謝;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不能隨意說髒話,不能攻擊別人等。

6歲以上的孩子,各種公共場合的規則和家裡長幼之間的禮貌與尊重規則都該讓孩子清楚。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第三:態度要堅決

如果孩子在遇到錯誤時,不論是嬉皮笑臉還是哭鬧不止,該懲罰時還是要懲罰,而且態度要堅決,不能自己就先放棄了。

一位心理專家說過,一個成功的人,不一定非常聰明,但他一定是個講紀律的人。這個紀律,其實也就是遵守相應的規則,對孩子,有愛有自由,但,規矩該立還得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58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