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近日,在中華路587號的喬家路地塊徵收基地忙碌的華政學子見到了來自母校的“孃家人”。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導林燕萍一行人來到徵收基地,瞭解畢業生的工作情況。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5月末,一場雲宣講,開啟了華政學子與黃浦區徵收事務所的一段邂逅。全國勞模、黃浦區第一房屋徵收服務事務所徵收總監張國樑向華政畢業生們發出誠摯邀請——“來舊改基地這一民生工程第一線奮鬥吧!”沒想到宣講結束後,張國樑一下子就收到四十多份簡歷。7月,十幾位畢業生順利入職。

3個多月來,從生澀到熟稔,大學生們對於徵收工作慢慢得心應手起來。他們為舊改基地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完成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蛻變。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導林燕萍介紹,以往,華政畢業生的就業首選大多是公檢法系統或是公司法務部門,這次意外的“邂逅”也給華政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徵收工作給了畢業生一個紮根基層、融入基層的鍛鍊機會,開闊了畢業生的眼界,也能發揮華政畢業生法律方面的專長。”林燕萍說。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看著畢業生在徵收基地忙碌的場景,華東政法大學學生處處長王戎的腦海中醞釀起一個想法——在黃浦區徵收基地設定學生就業實踐基地,讓更多在校學生能透過實習瞭解徵收工作,將所學付諸實踐。一方面,在“依法徵收”的方針下,徵收基地需要法律人才。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個人發展還是責任擔當來說,徵收基地都是華政學子值得投入的絕佳鍛鍊的平臺。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孫志悅入職3個月來最大的感悟。她告訴記者,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課堂上,之前自己都沒有接觸過徵收工作。“剛開始還是有些忐忑。總擔心自己會不會說錯話,惹居民不高興,但現在已經完全不會了。”孫志悅說,經過近三個月的接觸,自己和居民也建立了情感聯絡。“我常和居民說,這是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如果有居民不配合怎麼辦?“那就一次一次來,”孫志悅說,想要獲得居民的信任,必須先傾聽他們的訴求,從而對症下藥消解他們的疑慮,這常常需要經辦人反覆上門進行溝通解釋。“如果本人還是聽不進去,那就找他身邊親近的人來勸說。”如今,孫志悅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溝通方法,講起來頭頭是道。

成長,張夢霞用兩個字概括了這三個月的徵收經歷。“膽子大了、談吐好了、能力強了,甚至是上海話都會說了,我覺得我各方面都在成長。”異地他鄉,離開校園獨立生活工作,張夢霞一度感到非常孤單。不過,這種狀態很快就有了變化。工作上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有經驗豐富的前輩會耐心傾聽和解答。7月初入職培訓的那幾天,張夢霞一時還沒租到合適的房子,只能每天住在快捷酒店裡。張國樑得知後,立刻協調安排讓她提前入住了宿舍。這三個月裡,來自領導和同事的幫助,讓她感到非常溫暖。“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希望能越做越好。”張夢霞由衷地說道。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作為從事舊改工作三十多年的“老法師”,張國樑很高興看到這些優秀的年輕人願意深入基層一線,發揮聰明才智、揮灑青春汗水。“徵收一線的工作經歷能提升年輕人的表達交流能力、判斷處置能力和創造創新能力”。這是張國樑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他相信,大學生們有了這些本領一定會終生受益。

再過一週,黃浦區喬家路地塊北塊第二輪意願徵詢就將正式啟動。由於這一階段的徵收工作將牽涉到分配方案、面積評定、困難補貼申請等諸多具體問題,矛盾與困難較為集中,這或許是整個徵收流程中“最難打的一場仗”。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接下來會是最忙的一個月,很可能要通宵。”孫志悅告訴記者,她正和小夥伴們努力做好前期資料收集工作,為這場“攻堅戰”做好充足的準備。“剛來的時候,我還不敢報名做主手,不過現在我很有底氣!”面對挑戰,孫志悅信心十足。

影片:祁駿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文匯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1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生“邂逅”舊改,那些徵收基地的畢業生們如今怎麼樣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