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佛號種下了未來解脫的種子
佛陀時代,有一老人聽說出家修行能夠離苦得樂、解脫自在,於是歡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於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門行化,他心想:「雖然世尊不在,但聽說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讓我出家呢?」
當他見到尊者,滿心歡喜地表明來意時,舍利弗也在默默觀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尊者發現,這個人於此生乃至過去百千世中,都沒有善根;再仔細推尋,這一劫乃至過去百千劫,竟然還是沒有任何的善根福德……尊者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你的因緣還未具足,先回去修修福報吧!」
如此的結果,並沒有澆息老人出家求道的熱忱,於是他又轉而向其他比丘求助,希望能完成他的心願。可是當比丘們聽說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時,便說:「連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肯定你有什麼重大的過患,我們又怎能度你出家呢?你還是走吧!」
萬念俱灰的老人,神情落寞地蹲在精舍門口,喃喃自語道:「福慧具足的佛陀啊,為何我的罪業如此深重?任何種姓不問尊卑皆可出家,為何獨我福薄,如此廣大的佛門竟無我容身之地!這麼苟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說了一首偈子:
「猶如清淨水,一切悉得飲,乃至旃陀羅,
各皆得出家。如此佛法中,而不容受我,
我是不調順,當用是活為?」
此時,佛陀早已瞭然他的委屈,來到精舍門前,說了一首偈子:
「一切種智身,大悲以為體,佛於三界中,
覓諸受化子,猶如牛求犢,愛念無休息。」
淚眼朦朧之中,老人發現有一無比柔軟的手,如輕撫愛子般地撫摩著他的頭。眼前的身影,散發清淨柔和的光芒,那正是眾人愛敬的佛陀。佛陀慈悲地問道:「你為何在這哭泣呢?」
「我想要出家求道,但是比丘們皆不答應我的請求,說我因緣還未具足,所以我很難過。」
「其實每個人的因果業力都極為微細,只有證得一切種智的聖者才能瞭解全貌。是誰說你沒有出家的因緣呢?」
這個人一聽,立刻說:「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佛陀安慰老人說:「你錯怪舍利弗了,並不是他沒有慈悲心、不肯度人,而是無量劫微細之事,縱使是舍利弗的智慧也無法窮盡啊!我也是經由累劫難行能行的修行實證,才能明瞭因果業力的微細奧妙。我所要尋找的就是像你這樣信樂佛法之人,怎會讓你過佛門而不入呢?」於是佛陀牽著老人的手走進精舍。
佛陀於眾僧面前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為何你不願讓這位老人家出家呢?」舍利弗回答:「佛陀,弟子觀察其宿世因緣,發現他實在沒有一點點善根呀!」佛陀告訴舍利弗:「千萬不要有如此的想法,因為此人的善根因緣是非常微細的,就好比埋藏在瓦礫砂石中的金礦一樣,必須藉由甚深禪定與智慧才能發現。」
於是,舍利弗尊者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祈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告訴舍利弗:「這位老人的善根因緣十分微細,就連證到闢支弗果位的聖者都無法知曉。在久遠劫前,有一個窮人到深山裡撿柴,遇到老虎,驚慌恐怖之際,一聲『南無佛!』脫口而出,這一聲佛號便種下了未來解脫的種子。這個窮人就是今世的老人,因為善根種子成熟,所以他才有出家修行得解脫的因緣。」接著,佛陀說了一首偈子:
「唯見此稱佛,以是為微細,因是盡苦際,
如是為善哉。至心歸命佛,必得至解脫,
得是相似果,更無有及者。」
於是,老人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並且接受佛陀的親自教化,經過不斷的精進用功,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閻浮提有個國王,名叫十奢王。國王的大王后生了個兒子,名叫羅摩;二王后也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羅漫。
羅摩太子十分勇敢,力大無窮,好比天神。他有一件神珍的武器——扇螺,敵人只要看到這武器的形象,或聽到它吹起來的聲音,沒有一個不失魂落魄、落荒而逃的,所以羅摩太子在戰鬥中總是優勝者,沒有人能抵擋他。
三王后也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婆羅多;四王后生的兒子名叫滅怨惡。
十奢王最喜愛三王后,常對三王后說:“無論你想要什麼金銀財寶,我都可以滿足你。你說吧!你想要什麼好東西?無論什麼,我都不會吝嗇。”
三王后說:“我沒什麼要求。如果我想要什麼東西的話,以後會告訴大王的。”
有一次,十奢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就命令羅摩太子代替自己處理國家大事。
羅摩每天用錦帛紮起頭髮,戴上起寶做成的王冠,坐在國王的寶座上聽政理事,儀容形態就和國王一模一樣。
在十奢王生病的這段日子中,三王后日夜守護病榻前,噓寒問暖,更衣送食,照顧得十分周到。
十奢王心裡十分感動。有一天,他覺得自己身體好多了,精神也好些了,心情比較愉快,想起三王后這些日子以來的操勞,覺得一定要給她什麼賞賜才好,便對三王后說:“以前我問你需要什麼,你總是說以後再說,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今天,你一定要提出一個要求,我以我的生命發誓,無論你提什麼要求,我都答應你。”
三王后一直有個心病,她想萬一十奢王死了,肯定由羅摩即位,那自己的兒子婆羅多就什麼也撈不著了。她聽十奢王一定要自己提出一個要求,便乘機說:“大王!我正好有一個要求,可是,您要言而有信,一定要滿足我的願望!”
十奢王說:“好!我一定滿足你。”
三王后說;“那好,我要求您把羅摩廢掉,立我的兒子婆羅多為太子。您千秋萬歲之後,讓婆羅多繼承王位。”
十奢王驚呆了,萬萬沒想到三王后會提出這個要求。四個兒子中,他最喜愛羅摩,對羅摩抱有極大的期望。三王后的要求,就好像在他的食道里塞了什麼東西,咽,咽不下去;吐,吐不出來,噎得上氣不接下氣,不知怎麼辦才好。心想:‘要我廢掉羅摩,我怎麼捨得呢?可是不廢羅摩,那我剛才‘言而有信’的保證,不就成了一句空話嗎?”十奢王只好對三王后說:“你還是另提要求吧!只要不是這個要求,其他無論什麼,我一定滿足你。我可以滿足你三個……不,滿足你十個要求。”
但三王后一口咬定:“我沒有其他希望,只有這個。大王您答應過我,一定要言而有信,可不能反悔!”
十奢王想:“我從未失過信,如今怎能破例?再說當國王就必須君無戲言,這也是立國的根本。”想到這兒,他只好萬般無奈地下令廢掉羅摩,另立婆羅多為太子。
羅摩原來穿的衣服、戴的王冠,也都轉交給婆羅多。
羅漫從小與羅摩非常要好,他看到哥哥的太子之位被廢,衣冠被奪,很不服氣,就對羅摩說:“您有拔山蓋世的力氣,又有戰無不勝的扇螺,為什麼不拿出來用,要忍受這種恥辱呢?”
羅摩對弟弟說:“一個孝子不應該違背父親的命令。三王后雖然不是我的親生母親,但既然父親敬重她、喜愛她,她就如同我的親生母親一樣。再說婆羅多性情溫和,向來與我們友好相處,他自己是一點點壞念頭也沒有。我雖然有渾身力氣、有神珍的扇螺,但怎麼可以對父親、母親、弟弟做出不應該的事,危害他們呢?”
羅漫聽了哥哥的一番話,也就不吭聲了。
這時,十奢王又下了一道命令,將羅摩及羅漫兩人流放到深山去,要十二年之後才準回國。
羅摩兄弟兩人接到命令,心中一點也不怨恨父親,便告辭父母,離開故鄉,到遠處的深山中隱居去了。
當時,婆羅多人在其他國家,所以國內發生的這一連串變故,他一點也不知道。有一天,他奉召回國,到家之後,才知道父王已經駕崩,而由於母親的緣故,兩位哥哥被流放到深山中,自己卻被立為國王。
婆羅多與兩位哥哥關係很好,感情和睦,互謙互讓,當他回國瞭解這個情況後,非常生氣,覺得母親的所作所為太沒有道理了。他連忙去找自己的母親,連見面跪拜的禮節都顧不得了,說:“母親,你做了些什麼呀!怎麼這樣不懂道理!
你這樣做,會給我們帶來滅門之禍。”然後又去拜見大王后、二王后,對她們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禮,恭敬的程度超過以前好幾倍。
接著,婆羅多帶領全國軍隊入山尋找兩位兄長。人馬到了山腳下,婆羅多讓軍隊就地駐紮,自己一個人入山尋找。
羅摩、羅漫兩人隱居深山中,一日,聽見山腳下人喊馬叫,旗幟飄揚,仔細一看,原來是婆羅多帶著軍隊來了。
羅漫對羅摩說:“你以前還一個勁地誇獎婆羅多,說他禮讓恭順,你看,他剛剛登上王位,馬上率領軍隊來誅殺兄弟。”
兩人正驚疑不定的時候,婆羅多找來了。看見兩位哥哥,婆羅多又驚又喜,涕淚滿面,拜倒在地。
羅漫責問婆羅多說:“你今天帶領這麼多軍隊來到這兒,到底想幹什麼?”
婆羅多一聽,知道兄長們誤會了,連忙辯解說:“因為路途遙遠,恐怕路上會遇到強盜,所以帶著軍隊。這純粹是為了自衛,沒有別的意思。我這次入山,是想接兄長回國,即位為王,治理國家。”
羅摩回答說:“先前,我奉父親的命令流放到這裡來。今天,我怎麼能夠隨便回去呢?如果我這樣做了,就是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堅決不願回國。
婆羅多再三懇求,但羅摩意志堅定,就是不答應。婆羅多見羅摩心意已決,只好聽從羅摩的話,自己一個人回國。臨走之前,他脫下哥哥腳上穿的一雙破鹿皮鞋,恭恭敬敬地捧在手裡,垂頭喪氣地回國了。
回國之後,婆羅多便承擔起治理國家的任務。他把羅摩的那雙破鹿皮鞋放在寶座上,每天早晚向這雙鞋朝拜問好,就像面對羅摩一樣;平日處理政務,他總是坐在寶座旁邊的小凳子上,表示真正的國王還是兄長羅摩,而自己只是代羅摩攝政而已。他還經常派人到深山中朝見兄長,送去各種物品,並請兄長們儘快返回。
但羅摩、羅漫堅持地說:“父親當年的命令是流放十二年,年限不滿,我們不能返國。為子盡孝,為臣盡忠,不能違背父王的命令。”
十二年期滿。
婆羅多在這十二年中,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前來,羅摩、羅漫也看出婆羅多的確是真心誠意地希望他們回去;又聽說婆羅多敬重那雙破鞋子,就像敬重本人一樣,也很為他那深厚的兄弟情誼所感動,於是決定回國。
他們回國後,婆羅多立即要把王位讓給羅摩。
羅摩推辭說:“父親已把國家留給你,我不應再當國王。”
但婆羅多堅持說:“哥哥是嫡子,又是長子,理應由您來繼承父業。”兩人推來讓去,最後羅摩不得已,只好即位為王。
他們兄弟你謙我讓的事傳了開來,大家都很感動,人人以他們為楷模,國家的風氣也日益淳樸。百姓都勸勉自己,應當盡忠盡孝,對人要寬恕,所以,雖然三王后當年幹了這麼一件大壞事,但大家對她仍然非常尊敬,因為大家都體會到要寬以待人,原諒別人的缺點。
在羅摩的治理下,這個國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無病無災,人民過著十分幸福、安樂的生活。
婆羅門與蓮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婆羅門,他的妻子名叫蓮花,長得十分美麗,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美女。蓮花不僅人長得美麗,性格也很溫順,心地善良、賢慧有禮。可是,不知怎麼回事,這個婆羅門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妻子,反而與家中的一個使女勾搭上了。兩個人如膠似漆,山盟海誓,就嫌蓮花礙眼,千方百計地想把蓮花趕出家門。
有一天,婆羅門花言巧語地騙蓮花,說要一起到山上游玩。蓮花信以為真,便跟著來到山上。他們看到一棵優曇缽樹,上面結著大大小小的優曇缽果,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婆羅門便爬到樹上,摘下成熟的果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面把幾粒半生不熟的酸果子,扔給蓮花。
蓮花說:“您怎麼自己吃熟的,扔青澀的給我呢?”
婆羅門說:“你自己難道沒長手、沒長腳?要吃熟的,你就上樹來摘嘛!”
蓮花聽丈夫這麼說,便說:“既然您不肯給我摘熟果,我只好依照您的吩咐,自己上樹摘了。”說著就爬上了樹。
婆羅門見蓮花爬上樹,覺得機會來了,連忙溜下樹,找來一大堆荊棘野刺,堆在優曇缽樹的根部。
蓮花著急地問:“您在幹什麼呀?這樣我怎麼能下去呢?”
婆羅門卻一聲不吭,眼看野刺荊棘已把大樹圍得嚴嚴實實的了,婆羅門就揚長而去,心中暗暗得意:“這下子,可把她困死在樹上,總算把這個眼中釘拔掉了!”
蓮花被困在樹上,眼睜睜地看著丈夫走遠了。她沒有想到,丈夫會這麼狠毒地對自己,這時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不由得失聲痛哭起來,這時,突然聽到遠處人喊馬嘶,越來越近了。原來是國王帶著大臣、武士出來打獵,經過這裡。
國王看見一個婦女,在樹上大聲痛哭,樹下圍著許多荊棘,覺得很奇怪,便讓手下把荊棘搬開,把婦女扶下樹來。國王問道:“你是誰啊?從哪兒來?為什麼爬到樹上哭?是誰把荊棘堆在樹下,不讓你下來的?”
蓮花哭著把丈夫怎麼與使女勾搭,因而拋棄自己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國王見蓮花長得美豔照人,十分可憐她,心想:“天下哪有這樣狠心的人,竟然把天仙一般的美女,扔在荒郊野外,還想置她於死地!”於是他把蓮花帶回王宮。
回到王宮之後,國王發現蓮花十分聰明,口才好、見識又高,遇事分析得頭頭是道。不僅如此,她還特別精通各種賭博遊戲,王宮內外的婦女來找她賭博,沒有一個不輸給她的。國王對蓮花由憐生愛,便把她立為王后。
蓮花的名聲越來越大,四方的能人都來找她賭博爭勝。
婆羅門得意洋洋地回到家後,便與使女花天酒地地胡混。
他家本有蓮花主持,家務井井有條,現在他們兩人每天好吃懶做,日益入不敷出,漸漸地缺衣少食起來。這時,婆羅門聽說王后善於賭博,常與人賭博爭彩,不禁喜出望外,因為他的賭博技術也是很高明的。
他想:“這下我可以去撈一筆錢財了。”於是把家中的田產、房屋都賣掉,湊足賭本,匆匆來到王宮,要求與王后賭博。等到王后一出來,他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王后就是曾被他拋棄的蓮花。他知道蓮花的賭博技術,比自己還高明,這怎麼辦呢?想退回去已不行了,只好硬著頭皮坐下來。
婆羅門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心想:“我們好歹曾是夫妻,只要她念舊日恩情,就會手下留情,讓我贏的。”便說:“好久不見,您真是越來越漂亮了!您的頭髮柔軟光亮,您的眉毛像圖畫上的美女一樣,真是天仙也比不上您。您一定還記得,我們在一起時那些幸福的日子吧!”
蓮花說:“是啊!我忘不了你怎樣曲意奉承家裡的使女,而把我拋在荒郊野外。”
婆羅門連忙說:“牙齒與舌頭也有碰磕的時候,過去的事我真是後悔莫及,希望您不要再想那些事了,要想想我們在一起時的幸福時光。”
蓮花說:“我永遠忘不了那棵果樹,與你扔給我的酸果子。
不必多說,開始吧!”
婆羅門無奈,只好開始賭博,可是他哪是蓮花的對手?不一會兒就輸得乾乾淨淨,只好空著兩隻手,搖著腦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