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人來說,也許東方有一種神秘魅力,經常見到老外刻個中國字在身上,也不管是啥意思。
國外一位“死心眼”的外國中學生,吐槽漢字的穩定性!
其實很多自學中文的老外都會被“一語雙關”這個門檻難住。漢語的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大部分漢語句子都有三四種或更多的意思。、這也使得一些老外錯誤的認為漢語“太亂了”每句話的意思太多太雜,不夠精確,不穩定。
還有外國網友認為,中文最大的缺點是很難在電腦上使用..(emmmmm那我現在是在幹啥..)
我現在是在用腳打字麼...甚至還有住在北京的老外扎心的認為:中國很多大學生也記不住太多漢字...
這老外說大學生記不住漢字是開玩笑的吧。從高考這個“修羅場”滾出來的大學生,哪個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得了三角函式,解得了二次方程,知道辛亥革命的意義,還知道牛頓三大定律和行星執行軌跡。那麼問題來了,“囆”這個字在座諸位大學生認識麼?
漢字的表達隨意伴境,常用字五千,生活用字三千足了,表達無所不能,組合表意簡單,多數是人看人懂,缺點是初學者學起來確實無聊,對老外來說更是如此。
每一個漢字,就像是一個動作,一段舞蹈,每個漢字都似一個舞者,舞出寫字之人的心聲。表達著寫字之人的情感。
漢字的困難,恰恰是漢字的優勢幾年前看到過一篇西方漢學家對於漢字優點和缺點的解讀,雖然作者記不清了,但這篇文章的內容印在了我腦海裡。這位學者的核心觀點是:漢字的難學,難寫,難理解:恰恰是漢字的優勢。
他認為世界上的華人普遍比其它人種富裕,離不開漢文化,漢字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中國人學外語很容易,而外國人學中文很難,這造成了“中國人瞭解世界,世界卻不瞭解中國的局面”。使中國人一直處於優勢,漢語成為了保護中國人的盔甲,使外人很難探索刺透。 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