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4個世界艾滋病日。
11月28日,在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舉辦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題活動上,學校高一學生佳佳、文文(均為化名)把一首動人的《父親》,演唱給她們最愛的“校長爸爸”郭小平。
孩子們唱得哽咽,郭小平也早已溼了眼眶。
唱歌的兩個女孩,佳佳今年18歲,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被領養後發現感染HIV(艾滋病病毒),2015年被送來臨汾紅絲帶學校;文文今年16歲,由奶奶撫養長大,2018年進入學校。就是在這裡,他們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校長爸爸”郭小平。
郭小平和孩子們在一起
十幾年前,郭小平還是臨汾市傳染病院的院長。2004年,醫院收治了一名年僅7歲的重症艾滋病患者濤濤(化名),醫護人員幾經波折才從死神手中將濤濤“搶”了回來。病情緩和後,濤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回去上學”。但在那時,國內根本沒有學校能接受像濤濤這樣感染HIV的學生。
而濤濤的經歷並不是個例。看到醫院艾滋病區的幾個學齡孩子都因感染HIV無法正常上學,郭小平和同事們商量,騰出了一間病房,給這些孩子辦起“愛心小課堂”。
郭小平沒想到,愛心課堂創辦不久,來上課的孩子就越來越多,甚至有外地家長不遠千里把孩子送來。
在郭小平的堅持下,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幫助下,這間專屬於HIV感染兒童的“愛心小課堂”蹚過一個又一個困難,從最初只有4、5張課桌的簡易教室,發展成為目前國內唯一一所專門針對HIV感染兒童開設的,集生活、醫療、學習於一體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在這裡,越來越多身處困境的HIV感染兒童,能在保證治療的同時,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到走進課堂、接受教育的權利。
臨汾紅絲帶學校
作為紅絲帶學校的創始人,2015年,郭小平正式辭去臨汾市傳染病院、第三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院長職務,專心做起孩子們的“大家長”。也是在這一年,學校來了一位新同學,坤坤(化名)。
坤坤來自四川,8個月大時,父母便離他而去,5歲時查出感染HIV,缺乏照管的坤坤,到八、九歲上還不大會說話,偷拿別人的東西,還放火燒過鄰家的草垛,別說上學,連基本的用藥治療都無法保證。
“剛來的時候,他們都說坤坤不愛說話,不愛和同學們交流。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就是因為歧視。如果社會能夠客觀地認識這種疾病,公平地對待感染者,坤坤就不會是這樣。”說起坤坤過去的經歷,郭小平長嘆一聲,“這麼多年,這種事見得太多了。”
比起醫治身體上的病痛,療愈心靈的創傷,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只要有空,郭小平就陪在坤坤身邊,監督他吃藥、輔導他學習,用善意和呵護,一點點溫暖坤坤冰冷的心。
兩年後,坤坤大變了樣子,他愛說了、愛笑了,他學會了照顧自己,還學會了不少知識,他最喜歡的,就是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快樂。
和坤坤一樣,來到學校的孩子多因母嬰傳播感染HIV,多半已沒有了父母,有的更是從小便嚐盡受人冷眼的滋味。從生活起居,到治療學習、心理健康,郭小平和老師們對每一個孩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對他們來說,學校是溫暖的家,郭小平,就是疼愛自己的“爸爸”。
在“校長爸爸”和老師們溫暖的懷抱裡,一批批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不少已經步入大學校園,還有的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對於郭小平建立紅絲帶學校一事,社會上有爭議,但更多的是讚歎、是感動。無論外界如何評價,風雨十數載,郭小平一直努力堅持著,他始終是孩子們最依賴、最信賴的親人。
然而,在“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郭小平卻說:“我不希望這個學校存在下去,我希望它早點結束。哪天它不存在了,就說明社會已經可以接納這些HIV感染兒童……”(影片素材提供:臨汾廣播電視臺韓勝、李究柱;臨汾紅絲帶學校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