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關於汗血寶馬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在西域大宛國境內的高山上生活著一群馬,它們威猛兇悍,人無法將它馴服,大宛人稱之為“天馬”。

大宛人為了得到天馬的優良基因,找來各種品種的母馬放在山下將天馬引誘下山,後來這些母馬所產的小馬比大宛國境內其他品種的馬質量高很多,而且流的汗像血,大宛人便稱之為“天馬子”,後稱之為“汗血寶馬”。

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寶馬,遠征萬里,不惜用近十萬人的代價來換取,那麼汗血寶馬有多大的魅力,能讓漢武帝發動兩次戰爭去奪取。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寶馬示意圖

來自西域的特產,“汗血寶馬”

漢武帝即位以後,為了對付北方的匈奴,計劃與西邊的月氏國聯手。

公元前138年武帝派張騫出使月氏,張騫這次出使不太順,一路上艱苦不說,還被匈奴人俘虜,經過十幾年才來到月氏。

然而月氏王卻不願與漢朝聯手對付匈奴,張騫只能返回漢朝,這一年是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來到烏孫國以後,派他手下的副使出使康居、大宛、大夏、月氏等國家。張騫對烏孫王說,只要烏孫國願意與漢朝聯手對付匈奴,以後烏孫國就是漢朝的兄弟,烏孫王聽後,對漢朝提出的連漢抗匈的建議並不感興趣。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然都沒有替漢朝找到盟友,但也收穫不少,他給武帝帶回很多新鮮玩意兒,各國使節也帶著自己的土特產來朝見漢武帝,這些奇珍異獸讓武帝開了眼界,其中有一樣東西最讓武帝感興趣,那就是產於西域烏孫國的寶馬。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張騫畫像

漢武帝見到烏孫國進獻的寶馬時,馬的高大威壯讓武帝聯想到他曾經用《周易》卜卦一事,當時的爻文是“神馬當從西北來”,漢武帝突然覺得難道烏孫馬是神所賜,武帝興奮之餘給烏孫馬取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叫“天馬”。

後來烏孫國為了避免受到匈奴的迫害與漢朝結為親家,並進獻給漢武帝一千匹良馬作為聘禮。

張騫發現原來武帝這麼喜歡馬,他便告訴武帝大宛國有一種馬更兇猛,而且流的汗像血,其他馬不能相提並論。

武帝聽後,對汗血寶馬非常感興趣,覺得烏孫馬也不過如此,於是給它換了個名字叫“西極”。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漢武帝劇照

漢使被劫殺,寶馬之戰爆發

張騫出使西域因功授博望侯,朝臣們看到出使西域的好處後,都想效仿張騫出使西域來博取富貴。

當時就有很多人摸準武帝的喜好紛紛來到大宛國求汗血寶馬,可惜的是大宛國的貴族都把汗血寶馬藏了起來,不願給。

漢使返回漢朝彙報漢武帝說,大宛國真的有汗血寶馬,而且藏在首府貳師城,大宛王見都不讓我們見。

武帝聽了以後對寶馬更感興趣,於是他派使者帶著千金和一匹用黃金鑄成的金馬去跟大宛王換寶馬,大宛王還是不願意給,他覺得寶馬是國寶,不能輕易外傳。大宛國的貴族還認為漢朝距離大宛國(今土庫曼)路途遙遠,中間又有鹽澤湖(今羅布泊)相隔,漢朝只能繞道走北線或者南線,如果走北線,必定經過匈奴的勢力範圍,走南線那可是流沙千里,水和糧食都解決不了,所以漢朝不可能發兵,大部隊行一萬多里,恐怕到了大宛國境內漢兵也是所剩無幾,大宛根本不用怕漢朝。

當大宛國王拒絕獻馬以後,漢使非常氣憤,一怒之下當著大宛國貴族的面炸碎金馬拂袖而去,漢使無禮的舉動激怒了大宛國的貴族們,於是他們就讓鬱成王在漢使回朝的途中劫殺漢使。鬱成王接到指令以後,派人埋伏在漢使回朝的必經之路上,將其殺害。

漢使遭遇劫殺的訊息傳回長安以後,漢武帝勃然大怒,我本有意與他們交好,沒想到大宛人這麼不識趣,劫殺漢使這不是公然向我們挑釁嗎。武帝想來想去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準備發兵攻打大宛。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西漢疆域圖

一伐大宛,失敗而歸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出征,其實李廣利並無軍事才能,武帝之所以讓他帶兵是因為李夫人的緣故,他想讓李廣利走衛青的道路,以軍功換取侯爵。

因為這一次要到貳師城去搶寶馬,所以武帝任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六千騎兵和幾萬不良少年遠征大宛國。

萬里行軍對於漢軍來說是步履維艱,沿途的西域小國也不向漢軍提供糧食,李廣利只能選擇打,能打下來就打,打不下來就走,當漢軍來到鬱成時,只剩下幾千人,漢軍個個餓得面黃肌瘦,李廣利下令猛攻鬱成,卻沒有得手。

李廣利與將士們商量,連鬱成都攻不下,更別說去貳師城奪取寶馬,無奈之下李廣利選擇撤軍,於公元前105年回到敦煌,此時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

漢武帝聽聞李廣利打了敗仗是勃然大怒,派人擋住李廣利不讓他進玉門關。此戰之後,漢朝是顏面掃盡,淪為西域小國的笑柄,他們認為漢朝是大國,連一個小國都搞不定,後來西域小國便開始慢慢刁難漢使,漢武帝忍無可忍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漢武帝劇照

二伐大宛,擒獲寶馬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動員全國之力討伐大宛,他赦免囚徒,徵集不良少年,調集駐守邊疆的騎兵,合計六萬人(不含後勤部隊),武帝為了吸取前次糧草不足的教訓,這一次他準備了十萬頭牛,三萬匹馬,駱駝數以萬計,其他的糧食,兵器都非常齊全,隊伍龐大,從長安一直排到敦煌。

此次討伐大宛武帝仍然讓李廣利率軍,並挑選兩位善於相馬的人隨軍出征,可見漢武帝是志在必得,連相馬的人都挑好了。

漢軍出征以後,西域各國見這麼龐大的隊伍,自己小門小戶的惹不起,於是都紛紛獻出糧食來犒勞漢軍,漢軍這次平安到達了大宛,但是兵力還是損失了一半,只剩下三萬人。

李廣利隨即下令切斷大宛國的水源,包圍大宛城。大宛人無奈之下向李廣利提出願意獻出寶馬,也願意向漢軍提供糧食,如果漢軍執意進攻,大家魚死網破,李廣利認為打持久戰對漢軍不利,於是選擇和談,相馬的官員挑了幾十匹上等馬,三千多匹中等以下的馬,雌雄搭配好以後,返回漢朝。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寶馬示意圖

漢武帝雖然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汗血寶馬,但是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發兵大宛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還影響到國內民生。武帝發動寶馬之戰期間,關中、關西蝗災嚴重,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武帝不把人力財力用來緩解災情,而是用來搶奪寶馬,這種不考慮百姓生活的行為備受史學家詬病。

司馬遷認為他不體恤百姓疾苦,班固認為他為了滿足個人私慾,甚至有些人認為漢武帝就是為了讓李夫人的孃家人富貴,任命李廣利為主帥,為此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總而言之,漢武帝沒有把百姓的疾苦放到首要位置,那麼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得到汗血寶馬?自漠北之戰後,漢朝損失了十餘萬匹戰馬,此後武帝十幾年都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缺少戰馬,如果漢朝想要一直保持對匈奴的戰略優勢,戰馬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說改良馬種是漢武帝不惜一切代價搶奪汗血寶馬的主要原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71 字。

轉載請註明: 來自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為了得到它,發動兩次大規模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