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名青年,後來下場是什麼?
青年人就像明亮的太陽,熱情、勇敢、充滿著朝氣。當年五四運動,最開始的發起者就是愛國的學生們,他們冒著被逮捕、甚至被槍殺的危險,率先反帝活動。五四運動的起因,是一戰後,帝國心存不良,想瓜分中國,而一戰的起因,則是一次刺殺,一個愛國青年的奮舉。
當年帝國主義興起,國家之間發展不一樣,有老牌的霸主,包括英國俄國,也有後起之秀,如德國、義大利,他們之間矛盾重重,德國不甘落後,和奧匈帝國勾結,形成同盟,試圖對付其它國家,義大利參入了他們,企圖分了一杯羹。當時奧匈帝國有著野心,一心想吞併塞爾維亞,王儲就是主要支持者。
一九一四年六月,薩拉熱窩的街頭上熱鬧非凡,原來是奧匈帝國的王儲前來訪問,正當斐迪南夫妻興高采烈地視察時,他們的車遭到了炸彈的襲擊,一些隨從負傷。在夫妻二人去看傷員的路上,一陣猛烈的槍聲響起,夫妻二人倒地身亡。開槍者很快被逮捕,就是不到二十歲的加夫裡洛-普林西普。普林西普來自農村,他和幾個人一起謀劃,共同參與了這次刺殺活動,一群有著愛國之情的熱血青年本想透過這種行動,表達自已的憤怒和反抗。
普林西普最後以叛國罪名入獄,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名青年僅面臨著二十年的監獄生涯。他是不是後悔過,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僅僅在監獄裡待了四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而正是因為他的刺殺行動,給了蓄謀已久的奧匈帝國以藉口,兩國開始打仗,戰爭如雪團般,越滾越大,最後一共有61個國家主動或被動參戰,20億人們受到戰火的波及,這是當初普林西普不會想到的,畢竟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青年人,一時衝動也好,頭腦發熱也好,只想過殺人洩憤,沒想過太多。這和五四運動愛國青年有著本質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