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例——淺析儒家對漢朝統治的深遠影響
大家好,我們的校園社團那些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治國方略,其實最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制形成之後皇帝的地位至高無上,雖然儒學中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但是這種觀點在實際應用中卻恰恰相反。或者說儒家思想如果不能為封建統治者利用,那麼它就會向其他學說或者模組一樣被“罷黜”。
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例——淺析儒家對漢朝統治的深遠影響
簡單說就是除了以儒家思想為主之外,還相容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這種做法讓以儒學為中心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加立體化和更具實用性。無論任何學說或者思想能夠被統治者所採納,其實在具有本身特色的前提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統治者的治國思路相契合。否則無論再好的思想或者學說,得不到統治者的認可也不可能被採納或推行。
一、儒家思想對漢朝封建統治思想的影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是一種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學說,但此時的儒家學說或者思想,已經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差異。因為此時的儒家思想已經披上了王朝統治的外衣,所以已經不單單是一種思想那麼簡單了。
但是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國家的綜合實力已經有所提升,並且漢朝在國際社會上的威望也不斷升高。再加上漢武帝本人有“好大喜功”的性格特點,所以從漢初開始實行的“黃老”學說,不僅無法滿足當時的國家發展和政治統治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漢武帝的個人性格出現了衝突。
在這種前提之下董仲舒根據多方考慮,並適時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建議,與漢武帝當時的治國理念一拍即合,從此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治國思想被確立。
二、儒術對漢朝治國理念的影響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所涉獵的內容其實非常廣泛。但歸納起來其實主要就是個人修養與治國理念兩個大方向。公元前西漢武帝開始全面執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
以儒家兩大聖人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被正式確立為漢朝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運用儒家思想統治漢朝之後,所衍生出來的國之強大,不僅對兩漢時期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也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
三、儒術對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當時的漢武帝由於想要和匈奴開展交流,所以需要這種思想做輿論宣傳。同時在專制制度之下“大一統”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不僅對漢朝有所影響,其實對漢朝之外的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也有一定影響。這對西漢時期的王朝發展,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而透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也成為了中國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學派之一。
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不僅適合當時的統治需要,同時對於國家穩定以及對於統一思想和輿論,都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至此之後儒術成為了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統治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在看歷史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用辯證法,也就是說儒術或者儒家思想非常有利於統治國家和人民的思想,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更新速度更慢,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弊端或錯誤。比如,儒家思想對統一思想非常有作用,但是在統一思想之後又很容易禁錮大家的想法。但無論怎麼說在漢武帝統治時期,“獨尊儒術”確實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四、結語
儒家思想和儒學典籍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種思想或者學說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除了與自身的特色以及實用性有關係之外,其實主要與封建統治者的支援和倡導有關係。當儒家思想作為一種統治思想的情況,就會自上而下不斷推廣併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漢武帝時期能夠支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參考文獻
1.葉正勃《試論漢文化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2.吳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與漢代儒學的構建》
3.宋晶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看漢武帝劉徹治國之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