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最具爭議的皇帝,究竟是昏君還是雄主?看完之後再評價

由 宮繼梅 釋出於 經典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有無數皇帝,有些出生於貴族世家,有些出生於布衣或草莽,有令萬世景仰的明君,也有遺臭萬年的昏君。今天小編就談談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皇帝,有人說他是昏君暴君,有人說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代雄主,他就是隋煬帝楊廣。
楊廣,小字阿摐(chuang),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581年,被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後被冊立為皇太子。604年,正式登基。
成為皇帝后的隋煬帝,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幹一番事而不受拘束。往往正是因為做事沒有一定的約束才會做出出格的事,平常百姓做事沒有約束必定有牢獄之災,萬人之上的皇帝做事沒有約束必定國破身死,留下千古罵名。而隋煬帝正是如此。
我們來看看隋煬帝做過的頗具爭議的幾件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隋煬帝的發展經濟的遠見卓識----開鑿溝通南北的大運河
其實在楊廣以前,如曹操、鄧艾、桓溫、劉裕,對河淮交通,就已經進行過多次修造治理,楊廣所開鑿的運河其實是利用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當時,楊廣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百萬多人修通濟渠,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還徵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築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接著,他派人到江南造龍舟和雜船數萬艘。而後,楊廣又下命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溝通春秋時吳國的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成為江南河,之後統名為隋朝大運河。
當時很多朝臣建議,京杭大運河只需由錢塘江修到黃河流域,經過渭河將南方物資運到長安即可。可隋煬帝堅持修到涿郡,這是一個當時地處邊塞,經濟落後的小城。大臣們屢屢勸諫,說如此耗費民力太多,恐生禍端,可一向剛愎自用的隋煬帝堅持己見。這個所謂的涿郡,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大家也會想到,幹成一件大工程,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就如同秦始皇修長城、修造阿房宮,沒有許許多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而這些東西光靠國家財政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取之於民,運河的開鑿同樣讓百姓付出慘痛代價,正所謂一將功成萬古枯,大運河也承載了無數的鮮血和生命,百姓苦不堪言,為隋朝的覆滅埋下火種。
但也有人說,沒有付出 怎會有收穫,換作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去完成這事也必將會有人流血有人犧牲,有人說有人罵。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不是隋煬帝的想法嗎?揹著罵名去完成一件“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隋煬帝的魄力是值得人尊敬和讚許的!
再來看看隋煬帝的軍事戰略眼光---三徵高麗
有人說隋煬帝如果不三次北伐高麗,隋煬帝可以名流千古!
第一次北伐高麗,百萬大軍壓境,竟然被打敗了。
第二次北伐高麗,同樣鎩羽而歸!
第三次北伐高麗,高麗稱臣。
經過三次北伐,隋朝國內已是民怨沸騰,盜匪四起。隋煬帝打下高麗的戰略目標和後續他一定是想到了,但是卻沒有做到。隋煬帝的韜略雖是雄偉,但同樣需要朝廷文武大臣、百姓的支援。但隋煬帝期間,終究沒出什麼足以支援他的驍勇戰將。所以,縱然隋煬帝心中有自己的一塊板圖,但也得考慮國家能否支撐起他的一顆勃勃雄心!
最後看看隋煬帝的外交眼光---建交西域各國、召開萬國盛會
如今的世博會追溯歷史,也許就是1400年前隋煬帝在河西走廊的焉支山下召開的萬國盛會。
大業五年,楊廣親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而是為了國家的外交戰略。在返回途徑大斗谷時,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文武官員遭受飢餓、溼冷,士兵凍死大半(三分之二),馬驢損失十分之八九,隨行的後宮妃子,也包括楊廣的姐姐魂斷於焉支山下。 九月,楊廣的車駕進入西京長安。楊廣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楊廣一人。楊廣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但很快就失去控制。楊廣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大臣紛紛前來開宴會,呈現隋朝文物,奏樂九部音樂,十分盛大。為了展現隋朝的富饒,大業六年(610年)元宵節時,楊廣於東都為西域人演奏百戲,夜間燈火照耀同白晝,月底而終。楊廣為誇耀國家富強,每年正月當少數民族和外國首領、商人聚集洛陽時,命人在洛陽端門外大街上盛陳百戲散樂,戲場綿亙八里,動用歌伎近三萬人,樂聲傳數十里外。西域商人要到市上交易,楊廣就下令盛飾市容,裝璜店肆,房簷一律,珍貨充積,連賣菜的都要墊以龍鬚席。當這些商人從酒店飯館前經過時,都要請他們就座用餐。並說:“中國豐饒,有吃不完的酒食”
楊廣此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中國威、暢通絲路。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唐太宗也感慨地說:“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
同樣,這次的萬國盛會也耗盡了民力,加深了人民的痛苦,也導致了隋朝的滅亡,這是隋煬帝急於求成的後果,不恤民力的後果。
有學者說隋煬帝的外交戰略就連唐太宗也遠遠不及,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楊廣揹負了太多的罵名,但小編認為,隋煬帝仍是一個有為之君,只是急於求成,想在有生之年幹出驚天之事,可現實卻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歷史就是讓後人來評說的,一個帝王的昏庸和睿智,不是以其一兩件事就能下定論,對隋煬帝來說,也許他早已知道自己會被後世批罵,也會被稱讚,但至於後世到底如何評論,他唯一做到的就是問心無愧吧!
各位有何高見,覺得楊廣是昏君還是雄主?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