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打牢基礎研究根基。
過去一段時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已經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但面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和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與最佳化。
要提升高水平研究性大學的基礎研究,需要關注三點:一是“有”,加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有組織的科研;二是“穩”,對於高水平研究大學基礎研究的投入要持續、穩定;三是要“興”,要加快建設基礎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建設科技強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打牢基礎研究這個根基。基礎研究既能探索自然奧秘、拓展人類的認知邊界,也能成為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關鍵。根深才能葉茂,基礎認知不清晰,原理機制不清楚,就很難做出原創性、變革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
2018年起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透過開展系統、深入的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研究,爭取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大力支撐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形成若干引領國際前沿科學發展的研究團隊和學術高地。
珠峰計劃實施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從總體上看,過去一段時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已經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但是面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和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仍需進一步加強與最佳化。
三大瓶頸問題有待突破
目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仍存在以下三點不足:
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的組織力度不夠。
高校的基礎研究早期以自由探索式、興趣導向、純學理性的研究為主。雖然興趣驅動下的自由探索確實能夠帶來基礎研究領域的某些突破,但是當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目標或支撐探索的大科學問題卻是需要有組織地開展。比如深空、深地、深海等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研究,無一例外都需要有組織的大科學專案為依託。
另一方面,現代科研探索越來越強調學科交叉,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學科交叉,也不能完全依靠自由結合,需要有組織地進行。
但是當下科研資源分散、協調協作困難的現象依然較為突出,學科交叉協同攻關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有組織的科研模式尚需探索。高校以及相關主管部門對於確保有組織的大科學研究順利開展的導向性制度與保障措施尚需加強。
二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前沿科學探索需要有持續穩定的投入保障。
過去幾年,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對於基礎科學研究都在加強重視和投入,包括前文所談及的珠峰計劃,以及對高校的前沿科學中心建設等措施都對基礎科研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高校獲得的科研投入在快速增長,但來源多為競爭性經費,國家五大科技計劃專案中,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包括部分基礎研究內容外,面向基礎研究、明確支援前沿領域自由探索的科研專案主要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21年中央本級財政對基礎研究支出增長達15.3%,主要用於加大自然科學基金與中科院基礎研究的投入,但對於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的投入增長較少,比如教育部對前沿科學中心建設的投入不增反降。
三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仍需加快提升。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連續8年穩居世界首位,但是,基礎研究人員佔比僅有8.2%。最優秀青年學生立志投身基礎研究的氛圍以及重大原始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尚待加強。
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要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要做到“有”“穩”和“興”。
所謂“有”,即加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有組織的科研。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應從純自由探索的模式更多地轉向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國家戰略需求,要將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作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線。
同時,當前知識生產和學科發展已步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時代,高校應綜合利用政策、資源和評價等方式,整合力量,協同各類主體,開啟學科邊界,深化學科間跨界交叉,產出重大、前沿科學突破。
至於“穩”,即對於高水平研究大學基礎研究投入要穩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基礎研究的主力軍,要加大中央財政支援力度,這是讓一批高水平基礎研究隊伍能夠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穩得住的基礎。
在保持“雙一流”學科建設投入基礎上,進一步落實珠峰計劃方案,加強前沿科學中心建設,特別是在建設初期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支援,引導前沿科學中心匯聚人才,發起、凝練大科學計劃,聚焦“0到1”的原創研究、顛覆性技術創新和前沿技術探索,建成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
地方政府對於高水平大學的支援也應保持穩定,並充分給予學校自主權,放手讓學校及時發現和支援有潛力、有進展的人才和專案,形成更有效、更科學和更具規模的佈局。
三是要“興”,加快基礎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人才興,科技興。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引育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的引育,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項,建立交叉學科發展引導機制,把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有效結合起來,提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後備力量。
作者: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