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陳玉成的性格決定他的成敗

由 湯生 釋出於 經典

在太平天國前期,將星如雲,強兵如雨。像首義五王各領風騷,還有林鳳祥、李開芳、曾天養、林啟榮、羅大綱、蘇三娘等人。但是,經過長期的征戰,不少將領戰死沙場。還有一些將領死於“天京事變”的內訌之中。在石達開離京出走的時候,還帶走了多達十幾萬的精銳兵馬。李秀成回憶說,石達開出走的時候,將合朝好兵將全部帶走。


曾國藩的湘軍也趁機發動進攻,連續攻陷太平天國的大批城鎮。這使得太平天國一時陷入風雨飄搖之中。曾國藩狂妄的叫囂,說今年不愁太平天國不平。可是,現實並沒有依照曾國藩的預料進行,他再次遭遇了人生中強勁的對手。

這個對手就是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其實,在石達開出走的時候,他並沒有對太平天國絕情到底,他將陳玉成留在原地,以安慶為基地,遮蔽天京。洪秀全也因為形勢所迫,大力提拔年輕將領,重用陳玉成,這使得陳玉成不便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陳玉成也沒有辜負洪秀全的期望,他率領部下,在江北奮戰。因為陳玉成的作戰範圍在長江上游,可以說他獨立支撐著天京的安危。在太平天國後期,陳玉成打了許多著名的勝仗。比如三河之戰,一舉消滅湘軍精銳六千餘人,擊斃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這一仗挽回了長江上游的形勢,使得湘軍的攻勢頓挫,推遲了向長江下游的進犯。

這也給了太平天國喘息之機。在此後,陳玉成又參加了二破江南大營的戰役,使得太平天國在長江下游獲得巨大的進展。可以說,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一根擎天柱。在陳玉成臨死前的自述中,說道這段時間的戰鬥,是“何處官兵多,我即向何處應”。


由於陳玉成的防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曾國藩將目標死死盯在安慶身上。即便是太平軍攻打江浙一帶,在威脅到朝廷財賦重地的情況下,曾國藩依然不為所動。他說當前形勢在安慶一地,力破安慶一關,則勢如破竹。

在安慶保衛戰期間,陳玉成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最終戰敗,丟失了安慶。在隨後的戰爭中,陳玉成屢戰不利,只得北撤,被苗沛霖誘捕,送給勝保犧牲。陳玉成的犧牲,是太平天國不可估量的損失。


陳玉成說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陳玉成在長江上游,起到遮蔽天京的作用。後來的洪仁軒也說,如果陳玉成在江北堅持,江北的糧食就會源源不斷的運往天京,天京也不會陷落。從這一點來看,陳玉成對天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那麼,陳玉成對太平天國的作用,顯示了他的才能出眾。可是他的才幹真的是十分高明嗎?我們從陳玉成的成功和失敗,能夠看到,在他的出眾的能力後面,也隱藏著缺陷。這些缺陷,導致了陳玉成的敗亡。


陳玉成最出眾的能力是他和他的部隊悍勇善戰。在太平天國後期,最勇悍的軍隊就是陳玉成所部。在與湘軍的對抗中,陳玉成不落下風。這使得湘軍對陳玉成又恨又怕。相比陳玉成的軍隊,李秀成的軍隊就遜色很多。李秀成和湘軍的天京保衛戰中,雖然人數眾多,武器先進,火力強大,可是一到貼身肉搏就不能抵敵。最後,二十多萬大軍打不過兩萬多湘軍,只得撤退,這決定了天京保衛戰的敗局。

但是,雖然陳玉成驍勇善戰,在謀略上比起李秀成要稍遜一籌。在後期,李秀成運用謀略,打了很多次巧仗,獲得了很大的戰果。而陳玉成則更多的是與敵人死打硬拼,這正中善於結硬寨打呆仗的湘軍下懷。在安慶保衛戰的戰鬥中,陳玉成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相比李秀成的二破江南大營的作戰,就以謀略調動敵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加上陳玉成年輕氣盛,掌握軍政大權後,在一些地方表現得不夠穩重。比如逼反韋俊,給自己樹立了強大的對手。和友軍配合不好,使得最後沒有人願意去援助他。甚至為了和友軍爭奪地盤,陳玉成不顧湘軍對安慶的圍攻,自己親自率軍跑到江南參加攻略,延誤了安慶保衛戰的進行。當湘軍在安慶城下構築工事,城中的糧食日益缺乏的時候,陳玉成才率領軍隊回來解圍,這時已經很遲了。

不過,陳玉成雖然有著一些缺陷,但這是由於性格和經歷造成的。這些缺陷也導致了陳玉成的敗亡。但是瑕不掩瑜,陳玉成在太平天國後期,與李秀成一起支撐著太平天國的江山。他在生前屢立戰功,打得敵人膽戰心驚。在臨死前雖然被擒,依然威武不屈,顯示了自己的英雄氣概。他犧牲後,李秀成感嘆沒有人能夠幫助自己了。失去了陳玉成在江北的遮蔽,天京很快陷落,太平天國也隨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