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擁有這些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專家表示,培養“天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早別人一步的行為,原因大多出自父母們的焦慮。
在教育孩子上,無數父母都是被推著走的,“別人家孩子”成為了他們焦慮的源頭。但他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因時施教。
有位作家說過,學習這件事不只是刻苦就可以,走得遠的孩子多是因為熱愛。遵循孩子的天性,什麼年齡學習什麼知識,孩子自會成材。
教育家陳鶴琴說:“讓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是啊,強塞進孩子嘴裡的東西,他不會,也根本咽不下去。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沒有父母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但千萬別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摧毀著孩子的健康。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時期應努力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包括作息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孩子在早期養成了正確的生活習慣,後面的學習和生活就會簡單不少。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忽視了對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後再要求也不遲。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有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從小就樂於讀書的好習慣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同學習應該是一件終身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覺地從各種書籍裡汲取營養。
現在的童書市場比以前繁榮很多,各種好書層出不窮,親子閱讀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得到很多父母的贊同,不少父母已經開始在育兒之路上踐行起來。
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後再來培養容易得多,也會更容易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麼離成為一種習慣就不遠了。
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對此孩子通常會用哭、鬧、耍脾氣的方式來面對,作為父母,應該透過積極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讓孩子們明白: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們勇敢面對,一切困難都會煙消雲散。
父母可以用講故事、看影片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抗挫折培養,透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勵志”小故事,使孩子能夠正確看待挫折,從而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旺盛的求知慾和學習習慣
求知慾和上進心,就是對知識的學習具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按照我們的話說,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才可能“學好”,並持續地保持好成績。
作為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兒童階段,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具有一定獨立生存的好習慣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對父母產生過強的依賴心,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便不知所措。
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呢?父母應從吃喝拉撒睡玩運動等作息規律培養;也要學會照顧自己、整理內務,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更要培養孩子在學校、自然、社會、公共場所中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各位家長,人生是漫漫旅途,教育是慢慢澆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記住龍應臺的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