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十四五”規劃要做好“三個輸出”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高校“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在於: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謀大局、開新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審視自身價值和社會責任,主動應對變化,引領時代步伐,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作出更大貢獻;大學要圍繞國家戰略向國家持續不斷地輸出高素質人才、高階科技成果和先進文化,更好地肩負起興學強國這一中國大學共同的使命。

樹立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

輸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人力資源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依託,大學作為打造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主體,需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大學的根本任務。

第一,要樹立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從教育的基礎、結構、環境、關鍵、核心等若干維度回答好什麼是和如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堅持內涵發展,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堅持人才成長多樣性、包容性和規範性的統一。從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健康發展高度,研究未來人才所需的核心素養和能力結構。高度重視創新思維、系統思維和人文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面對新形勢和新環境時,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能力遷移和創新活力。

第二,著力最佳化和提升教育教學資源的結構和水平,整合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各類載體,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營造環境和創造條件。

高校要深入研究以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為特徵的新科技革命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研究支撐人才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教育模式;堅持卓越導向,調整和最佳化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用最優秀的師資和最優良的條件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第三,不斷深化高校綜合改革,持續增強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與交流、文化傳承創新對於人才培養這一大學核心職能的向心力、支撐力和推動力。

為大學的使命、願景和校訓等賦予新的內涵,以持續教育創新實現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和應對未來社會形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

高校“十四五”規劃要做好“三個輸出”
堅持“四個面向”

輸出高階科技成果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新發展格局需要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高校科技工作需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承擔新使命、要有新作為。

要聚焦科研領域與方向

“十四五”期間,高校要深入研究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競爭力狀態。要精準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領域,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問題,調整和最佳化學校自身學科佈局、研究領域和教師隊伍結構,形成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研究領域。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方面都要實現突破和跨越。

創新科研組織模式

加強前瞻性佈局,開展有組織科研,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以重大科技和社會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大學制度優勢,促進跨學科、跨院(系)、跨校、跨行和跨國(境)合作,組建攻關聯合團隊,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互融;深度嵌入重點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對接行業產業需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改革學科和科研評價體系

完善學科分類、分檔評價,注重學科轉型升級和特色發展;科學配置各類資源,大力發展交叉學科,建立學科和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最佳化學科生態;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的多元評價體系,突出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力;積極營造信任為先、潛心研究、埋頭苦幹,鼓勵探索、勇於挑戰“無人區”的科研創新氛圍,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高校“十四五”規劃要做好“三個輸出”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輸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大學作為文化高地需要持續為社會和大眾輸出高品質的先進文化,推動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向前邁進。

第一,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與運用,不斷產出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研究成果。在建設全球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文明對話愈加頻繁,多方合作與跨文化利益衝突並存,高校要自覺地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理性地對待道德水準與價值認知等方面的國際差異。透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成為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高度統一,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利益緊密維繫,勇於承擔未來更大的全球治理責任。

第二,樹立大學品格,全面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大學品格體現的是一所大學的內在價值觀念和文化氣質。在“十四五”期間,大學要厚植文化沃土,認真總結和凝練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增強師生對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認同和使命認同,構建具有歷史貫穿力、現實感染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育人體系。面對未來世界的諸多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要求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大學品格對社會的文化共享和價值引領。要透過體制機制設計,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十四五”規劃中,對涵養家國情懷、突出價值塑造、提升創新能力等重要戰略主題給出內涵界定和實現路徑。

第三,大學要當好新時代先進文化的使者。

大學肩負著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責任。這一文化使命要求大學在“十四五”期間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不斷推出先進文化精品。為此,大學要加強文化交流與互鑑,提升師生的全球視野,增強師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增強大學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合作戰略的能力。作為大學文化的核心環節,制度文化是我國高校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抓手。需要我們繼續完善大學治理,理順校院兩級關係,推進“放管服”改革;需要我們持續推動學術治理體系完善和改革,加強科技倫理和學術道德建設;需要我們打造對外傳播矩陣,更好地肩負起講好中國教育故事、探索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國模式、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責任。

(本文作者王世斌,單位系天津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編輯 | Alice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24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校“十四五”規劃要做好“三個輸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