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國民黨也曾設定過抗日遊擊根據地,這個根據地位置在廬山。在九江淪陷後駐守在廬山的孤軍與日軍周旋了八個多月,掩護了第九戰區兩大兵團將近四十萬部隊的轉移。還牽制了日軍西進的步伐,為準備武漢會戰贏得了寶貴的準備時間。
而這個負責廬山防衛的人是誰呢?他名叫楊遇春,曾經是紅軍師長,那麼他又是怎麼到了國民黨軍隊了呢?
如果不是因為楊遇春在廬山抗戰時的出色表現,他可能根本不會被我們所知,因為他在歷史上是一位非常有爭議的人。
楊遇春,1909年出生,生於地主家庭,也正是這個家庭出身,影響了楊遇春的一生。楊遇春學習成績不錯,曾經上過江西的省裡農專,後又考進了黃埔軍校,還參加了南昌起義。
之後又加入了共產黨,在共產黨初期的隊伍裡,楊遇春是我軍文武雙全的人才。他25歲就擔任了紅軍師的師長,是紅軍早期的重要將領之一。
命運的轉折開始於1933年,這一年王明掌權下的中央蘇區開始走向極左,清算了一大批的地主富農。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紅軍幹部的家屬,楊遇春的家人都被清算,家產被沒收。
而楊遇春本人的職務則是一降再降,他因此產生了投奔國民黨的想法,可是他的政委高傳遴卻一直在阻攔,楊遇春心中著急,乾脆下狠心殺害了高傳遴,然後溜之大吉。
楊遇春雖然投奔了蔣介石,卻並不受重視,一直到廬山抗戰前,他擔任的都是參議這樣的閒職。而在當時,楊遇春接到的任命也並不是去薛嶽的第九戰區,而是去快要失陷的第三戰區,結果楊遇春在路過漢口的時候,被正在尋找遊擊人才的薛嶽給留了下來,擔任了廬山守軍的總指揮。
廬山的這支孤軍能在日軍的包圍下堅持抗戰八個多月,楊遇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先疏散了廬山上的南明,又組織了負責運送彈藥、糧食、戰地救護的民間組織“衛廬社”,然後偷偷組織守軍下山殺漢奸,震懾了廬山周邊的漢奸。
當時中日雙方兵力差距是非常大的,岡村寧次甚至放話說幾天就能攻下廬山,他沒想到這一打就是好幾個月。當時楊遇春是遊擊天才,又在廬山修築了堅固的工事,這些工事隱蔽性很強,設計角度也很合理,我們現在去廬山還能看到。
可是楊遇春再能打,也因為他是半路投奔國民黨而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到了臺灣後,他雖然沒閒著,可是職務也不是特別重要。
1989年病逝於臺北。很多人就問了,如果楊遇春留下來會在建國時有什麼軍銜,我們就別假設了,說不定他活不到那個時候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