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陸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生於中唐時期的他,以品德高雅、才學卓越廣受後人稱讚,後人中包括權德輿、蘇軾等人更是以西漢賈誼、張良比之。
但是正如俗語所說“棋逢對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雖然他是一代名臣、為政清廉剛正不阿,為相時的一系列舉措更是指陳弊政、廢除苛稅,為人稱道;但是沒有明君所倚重、支援,他的這些措施也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而他本人的仕途也是十分坎坷。
而最為奇葩的是,關於他被貶黜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太過清廉,不肯同流合汙。若說,其中有同僚排擠、構陷的因素,尋常人自然能夠理解,但是關於他的清廉,就連當時的皇帝唐德宗李適都看不過去,甚至還有有勸勉他受賄的言論。
“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資治通鑑·唐記五十》
聽來,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個皇帝為何要去勸說大臣受賄呢?這其中又是何種原因導致了這種是非不明、黑白顛倒的局面呢?
唐德宗李治,一個奇葩的皇帝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真正能稱得上明君的人屈指可數。這其中的原因,無怪乎人性的貪婪、權利的慾望等,而這也就導致了許多皇帝或許能善始,卻難以以明君結尾,其中更是有著許多的奇葩皇帝。
其中,唐德宗李適便是一位。作為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李適生於中唐時期,唐王朝的盛況在經過安史之亂後,早已是日薄西山。內憂外患,內有宦官干政;外有節度使尾大不掉,而在大曆十四年登基之後,他亦是深感危機。
隨後便強明自任,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例如嚴禁宦官干政、改行兩稅法等;而且在個人的生活上,也是十分節儉有著像是整改進貢制度,在生日的時候拒絕進獻等行為。此時的他也頗有明君之相,但是這一切也僅只是群臣的一廂情願,曇花一現般的舉動;隨後短短几年間,他便任用奸相盧杞加重賦稅,導致民不聊生,這種局面更是隨著建中二年的一場削藩戰爭的失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頭。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發動削藩戰爭。但是僅僅兩年後,一場“涇原兵變”讓削藩成為了痴人說夢。涇原兵變之中,昏庸無能導致的失去人心,讓唐德宗連武將也調遣不動,軍士譁變更是讓長安迅速淪陷,他本人也只得倉皇出逃。可笑的是,此時真正在他身邊的反倒成了宦官。
人是很難從自身去探究原因的,九五至尊的李適也不例外。他很容易的便從武將、宦官的表現中選擇了宦官一方,此後宦官屢被重用,甚至掌握了神策軍。而或許是受到了削藩失敗的打擊,李適更加變本加厲,他也開始了無度的索求之路以及昏庸之路。
除了直接公開要求各地進貢以外,還經常派宦官向各個地方、政府公開索取,搜刮,在國庫之外,他設立了兩大私庫,而為了掩蓋自己的貪慾,他甚至不惜勸勉大臣受賄,主上昏聵之下,吏治可想而知,由是貪腐盛行。
陸贄面對皇帝勸說後的選擇
但是,陸贄顯然是其中的例外。陸贄乃是大曆六年的進士,廣有才名,而且在李適登基之後,也是盡心盡力,因此李適一開始也是十分重用陸贄。
可隨著自己的昏聵,面對陸贄他自然是心生不滿。這種不滿更是隨著陸贄在拒絕收受賄賂選擇上表告發時徹底明顯化,也就有了他勸說陸贄受賄的言論。
面對這樣的勸說,陸贄是如何回覆的呢?
監臨受賄,盈盡有刑,至於士吏之微,尚當嚴禁,矧居風化之首,反可通行。賄道一開,輾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已與交私,何能中絕其意,是以涓流不絕,谿壑成災矣!”
陸贄之語,可謂是金玉良言。他表示此風一開,勢必會一發不可收拾,本就是危機四伏的大唐,後果可想。但是,陸贄這樣的“為天下計”卻遭到了唐德宗的嫉恨。
無它,一個喜歡搜刮財帛的昏聵之君,你卻斷絕了“他的財路”,唐德宗又怎麼肯善罷甘休。誠然當時的唐德宗是無言以對的,畢竟陸贄的一番話說得義正言辭鏗鏘有力,而且也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著想,再怎麼樣唐德宗也不可能當場就處罰了他,可這也埋下了君臣失和的種子。
此後,在裴延齡的讒言以及德宗的不悅之下,陸贄終被貶黜至忠州。不過作為品德高潔之士,陸贄到是頗“安於現狀”。在忠州十年裡,為了避誹謗之語,他也十分低調,但為了治療當地的疾疫,他有收集古方的作為。
陸贄的主張,直到唐德宗駕崩,唐順宗李誦即位才被採納,順宗認為他的主張是高瞻遠矚的方法。可惜的是,就在李誦下詔召還陸贄之時,五十二歲的一代名相未能接到詔書,便溘然辭世。
小結:
唐朝中後期的政治局面,腐敗黑暗,既有地方上的節度使尾大不掉,又有宦官專權、吏治腐敗。而造成這些的因素,可以說有王朝累積的原因,但更與唐德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唐德宗作為君王,除了初期的少有亮眼表現外,卻對宦官專權聽之任之,對節度使的權利更是錯誤的進行削藩,而且對於吏治的腐敗,他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倘使,他能循序漸進,任用賢臣,聽取陸贄的建議,杜絕不良風氣,整肅吏治,或許大唐的國運仍能持續。但是,他卻並沒有如此做。反倒是為後人,上演了一出奇葩的皇帝勸勉大臣受賄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