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在寢室,這位女生奪冠世界英語演講大賽
北京時間5月14日凌晨,在剛剛結束的2022國際公共演講比賽(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全球總決賽中,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2020級本科生楊康綺,與來自全球3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選手同臺競技,最終獲得全球總冠軍。這是繼1996年劉欣、2005年夏鵬後,中國大陸選手時隔17年後第三次在世界英語演講大賽中捧得冠軍獎盃。
奪得IPSC全球冠軍
楊康綺在世界英語演講大賽中奪冠
值得一提的是,楊康綺獲得此項殊榮時,學校仍處於封控狀態。她說:“很開心可以拿到這樣一個好的結果,也非常榮幸可以在一個更大的舞臺上,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還是在北區學生宿舍,還是穿著在IPSC中國區大學組選拔賽上那件白色西服,這一次,楊康綺更加自信、從容。
在一週的賽程中,楊康綺從IPSC小組賽第一,到全球六強,直到奪得冠軍。她從自己專業有關方向入手,探討共享醫療決策,倡導打破醫護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共享醫療決策是時下和人文醫學有關的熱門話題,之前上課時,老師也講解過相關內容。”楊康綺說。
“我們認為演說內容最引人入勝,觀點最發人深省,而且勇於挑戰,並將這些與卓越的、引人入勝的表現結合在一起的,是來自中國的選手——楊康綺,她的表現感染力強,充滿能量。”IPSC評委會主席 Robert Buckland 評價說。
堅持每天訓練保持狀態
雖然沒有上過外語學校、國際學校,楊康綺有時語言上略有瑕疵,但面對來自眾多國家包括英語母語國家的選手,她毫無膽怯。“一週時長的國際賽征程,不斷突破重圍,再次證明,演講是思想的交流,而不只是語言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運用語言進行思想的交流。”
也許有人要問,疫情時期封控在寢室,楊康綺竟贏得了一個總冠軍,她是如何做到的?時間回到4月7日傍晚,楊康綺接到IPSC大賽組委會通知,要求完成4分鐘已備演講和3分鐘即興問答。由此,開始了這項賽事的征程。
疫情期間,她參加比賽的場所,就在北區宿舍。這裡也是楊康綺自學校3月13日實行準封閉管理以來最常待的地方。在這裡,她完成選拔賽,準備演講稿和自我介紹錄製。最後參加決賽,取得冠軍。
這時,同學們都在上網課。不少同學表示在宿舍上網課效率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楊康綺卻能在保證學業的同時出色完成大賽。原來,復旦3月進入準封閉管理,那時起,楊康綺保持著每天都訓練演講技巧、打磨演講稿的節奏。4月4日,復旦進入封閉管理後,即使只能透過線上方式與指導老師時麗娜溝通,她仍堅持每天訓練,始終讓自己保持狀態。
和指導老師抽時間磨合演練
楊康綺與指導老師時麗娜磨合演練
4月8日早上,接到演講話題的第二天,她完成了初步構思,羅列了講稿框架,中午就和指導老師時麗娜電話溝通寫稿範圍。下午她查詢資料,完成初稿,4月9日早上,再與時麗娜磨合演練,晚上定稿,4月10日中午她在線上完成了中國區選拔比賽。
“我們倆不能線下見面,我一週有10課時的課,還要參加教學培訓,她也有很多學業任務、學生工作要完成,我們只能每天抽彼此都有空的時間在線上磨合講稿,模擬現場提問。”時麗娜說。
3月13日校園啟動準封閉管理後,楊康綺除了準備比賽外,每週有24課時的線上課程。作為醫學院分團委學術部副部長,她要組織策劃部門線上活動。這學期她參加了生理學競賽小組討論,同時還在準備暑期要參加的峰會。課餘她還參加中文、英文辯論,封校前還準備參加花樣滑冰社、交響樂團。她在大賽自我介紹短片中就即興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
明確規劃學習任務
楊康綺是一個喜歡按計劃安排活動的人。每晚臨睡前,她會提前規劃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下待辦清單,對接下來的學習任務進行清晰明確規劃。早上6點準時起床,洗漱完畢後,從6點到8點用兩個小時做需要潛心完成的事,比如看論文、準備比賽材料。“這個時間不會有人聯絡我,我也可以把手機調成靜音,不去看社交媒體,專注做事。”
對學習,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涉及複雜生理過程的生物類學科時,她會在學習後向同學或者朋友複述一遍,以檢查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她也重視輸出,不會專門花時間背單詞或者課文,但是如果學到了實用的單詞或者表達,就會有意識地在寫作或者口語交流中使用,來加深記憶,“多聽多說是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
她的課程大多在10點到15點之間,她會利用上課前的空閒時間,看生理學討論需要的材料、暑假科研的內容。“因為中午送餐時間不固定,我也縮短午休時間用來處理事情。”網課結束後,楊康綺就會與時麗娜透過線上會議打磨比賽稿。
焦慮時調整好心態
在校園啟動準封閉初期,楊康綺也有過焦慮。頻繁檢視手機訊息,受到一些負面訊息影響,她有段時間也很難專心,聽課和看書的效率變得很低。但很快她就調整了心態,“雖然有諸多影響,但這些客觀因素我沒辦法改變,就只能最大限度去減少影響。”
“我可以理解現在很多同學的焦慮心情,我也經常會感到煩躁、失落。我緩解焦慮的方法是,嘗試著找到一些小的讓自己開心或滿足的點。我喜歡喝咖啡,在封校之前囤了很多,早起之後泡一杯咖啡,對我來說就是一天中最快樂的事情。”在楊康綺看來,特殊時期就需要尋找一些微小的、但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作為支撐。
在之前的比賽中,她將自己在校封閉的經歷寫到講稿中,“我已經被隔離了28天了。交流、活動和選擇都有所限制,但我還是學會了享受窗外蓬勃的綠色景象,利用有限的空間進行簡單的鍛鍊,去欣賞和感謝志願者們的努力。我選擇滿懷樂觀和希望,把這段艱難的時期變成了一段有意義和愉快的經歷,去欣賞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出了真正的選擇。”楊康綺說道。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