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戴維怡
日前,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郡二小五一班的同學們熟練地穿起鞋套,拿上活動記錄表,早早來到學校勞動基地“郡農園”裡,等待“博士團”成員——湖南省農科院研究所的“油菜花博士”王同華來給大家上勞動實踐課。
“郡農園”裡開得正豔的這片油菜花,是同學們去年秋天在“博士團”的指導下親手種下的。“油菜花種子種下後,是先生根還是先發芽?”“有誰知道油菜花的花香是從哪個部位散發出的嗎?”“同樣是油菜花,黃色和紫色的花瓣有什麼區別?”大家隨著王博士的提問不停思考、討論,花瓣、花蕊……一個個知識點就這樣從書本上活了起來。
這片5畝見方的“郡農園”原先是學校旁的一片荒地。2020年4月,東郡二小發揮“就近優勢”,與學校附近的湖南省農科院研究所簽訂科普勞動教育所校共建協議。根據協議,同學們不僅可以到農科院研究所參觀,來自所裡的“黃瓜博士”“油菜花博士”“蔬菜博士”“植物博士”“茶葉專家”“昆蟲專家”等10多位專家,還會定期“組團”到學校進行現場指導。“郡農園”就是學校在“博士團”指導下改造而成的,所用的種子、肥料等都由研究所免費提供。
2020年10月29日,東郡二小舉行“播下金種子,共育百花開”校所共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農科院研究所“博士團”帶孩子們種下“郡農園”開墾後的第一季作物。
“從種植、管理到賞花、收穫,孩子們全程參與其中,真實場景讓孩子對農業生產印象更深刻,興趣更濃。孩子們發現油菜花除了常見的黃色,還有紫色、白色、橘色等不同顏色,還分榨油、食用和賞花等多個品種。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進步,更新了科學觀念。”王同華博士認為這樣的勞動教育很有意義。
王同華介紹,“博士團”都是從孩子們的興趣特點出發,選擇種植的作物。“選擇第一季種植油菜花,是考慮到了它適應性好、花期長、觀賞性強,之後我們也會考慮種植南瓜、向日葵等植物。根據學校和孩子們的需求,我們的團隊也在不斷擴大。”
“郡農園”建成後,每個班都劃分了一塊“責任田”,每個同學都要負責一小排作物的養護。“原來油菜花種植還有這麼多學問,我以後也要成為像王博士這樣有學問的人,我的科學書上還有他的簽名呢!”二三班學生王梓屹興奮地說。二一班楊思怡視她的油菜花如寶貝,她說:“我自己動手播種,參加了填土、刪苗,每天上下學我都會去看看我種的那幾朵小花,就像養寵物一樣。”
把課堂搬到土地上,讓學生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五年級一班戴千淳媽媽對這樣的活動特別支援。“我們非常贊同學校能夠以真實參與勞作的形式,把勞動教育安排進學校課程。親身體驗勞作的辛苦和快樂,讓孩子們對勞動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還有部分家長也參與了“郡農園”的日常維護,“博士團”同樣會對家長進行培訓。這些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播種施肥,在勞動體驗中更增進了親子關係。
學校老師也紛紛為這項“接地氣”的勞動教育點贊。科學課教師蔡杏杏說:“讓學生從播種開始,在自然環境中探索,體驗、觀察油菜花生長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油菜花、瞭解植物的生長週期。透過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萌發自主探究的興趣,獲得初步的科學經驗和科學探究能力,體驗發現和自主探究的快樂,也提升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
不僅僅是“油菜花博士”這邊的課堂熱鬧,“郡農園”裡,美術課教師徐芬也帶領著二年級四班的同學們置身於花海之中,用紙和筆記錄下春天的顏色。還有語文課的觀察日記,科學課的物種培育,實地勞作也是最好的體育鍛煉。在這裡,勞動教育帶動了德智體美勞融合發展,讓孩子們向光而行,向美而生。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21日 0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