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歌》,很著名。
關於它的源起,《清稗類鈔》是這樣記載的:
明太祖在便殿,一日,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
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問之曰:碗中何物?
基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
開視,果然。
(老照片)
太祖乃問以天下後世之事,基歷歷言之。
之後,劉伯溫開掛,以上帝視角告訴老朱,你的國家,以後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
比如,水浸月宮主上立……雨水草頭真主出……
前者押的是清,後者押的是滿……
連滿清都知道?
神不神?
所以,劉伯溫,還不是清朝穿回去的,至少是民國穿的……
《燒餅歌》是後人的文字遊戲,朱元璋那天早上有沒有吃燒餅,我們也不知道,不過,這燒餅傳到清朝,又惹出了很多故事。
《清稗類鈔》載:
餅,面餈也,溲麵使合併也。有曰燒餅者,最普通,南北皆有之,而又最古。蓋見於《齊民要術》,所引《食經》有作燒餅法也。或有餡,或無餡。無餡者亦鹹。其表皆有芝麻,烘於火,略焦。
古老的燒餅,乃老百姓們喜吃之物,武大郎挑著擔子賣燒餅,居然能養活一家人,可見,生意確實是挺好的。
清朝光緒皇帝,也嗜吃燒餅。
《類鈔》裡講:
德宗喜食燒餅,太監為購之以進,一枚須銀一兩。
(老照片)
看到這故事,是不是想起了道光皇帝的雞蛋?好像也是一兩銀子一枚。
他跟大臣講,這麼貴的玩意兒,雖然美味,但我都捨不得天天吃呢。
鬼精鬼精的大臣,倒吸口涼氣,也不告訴他真相,就告退了。
那麼,載湉是怎樣喜歡上燒餅的呢?
書裡還有另外一個故事,給我們提供了線索。
德宗瑾嬪,為志銳妹。一日,志家庖丁自制籠餅,饋進宮中。德宗食而甘之,謂瑾嬪曰:
汝家自制點心,乃若是精美乎?胡不常川進奉也。
不知宮門守監,異常需索,即此次呈進籠餅,得達內廷,所費已逾百金矣。
籠餅,就是饅頭,料不值錢,就是快遞費比較貴。
所以,志銳也並不常給兩個堂妹送。
但,很可能光緒皇帝自從這次嚐了宮外的美味,就常差人去買好吃的回來,之後吃過燒餅,就喜歡上了。
(老照片)
愛到怎樣的地步呢——
光緒庚子拳匪之亂,八國聯軍入京,孝欽後挾德宗出走,皆單衣也。德宗捧小匣一以從,日夕不去手。至懷來縣,某貝子接之,啟視,則其中藏南棗五枚、燒餅一枚而已。
看看,哪怕是逃難,光緒皇帝都要帶個燒餅走呢。
可見啊,他對燒餅,確實是真愛。